摘要 | 第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7页 |
1 板栗疫病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 | 第7-9页 |
·板栗疫病 | 第7页 |
·病原菌形态特征 | 第7-8页 |
·病原菌的培养性状 | 第8页 |
·病原菌的营养体亲和性与有性亲和性系统 | 第8页 |
·营养亲和性系统 | 第8页 |
·有性亲和性系统 | 第8页 |
·板栗疫病菌中的低毒力现象 | 第8-9页 |
2 低毒病毒(Hypovirus) | 第9-11页 |
3 板栗疫病菌的生物防治 | 第11-12页 |
4 板栗疫病菌的遗传操作系统 | 第12-13页 |
·板栗疫病菌的载体 | 第12页 |
·板栗疫病菌的宿主转化系统 | 第12-13页 |
5 真菌中的自主复制质粒 | 第13-16页 |
6 本研究的范围、项目来源、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30页 |
1 质粒与菌株 | 第17页 |
2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17-19页 |
·大肠杆菌培养基 | 第17-18页 |
·板栗疫病菌培养基 | 第18-19页 |
·菌株培养条件 | 第19页 |
3 抗生素及其使用浓度 | 第19页 |
4 溶液 | 第19-20页 |
5 质粒D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快速碱裂解法少量提取质粒DNA | 第20页 |
·质粒DNA的大量提取 | 第20-21页 |
·溶液中蛋白质及RNA的去除 | 第21页 |
6 真菌总DNA的提取 | 第21-22页 |
7 DNA酶切 | 第22页 |
8 电泳 | 第22-23页 |
9 DNA片段的回收 | 第23-24页 |
·低熔点琼脂糖凝胶法 | 第23页 |
·电透析法回收DNA片段 | 第23-24页 |
10 DNA的连接反应 | 第24页 |
11 质粒DNA的转化 | 第24-26页 |
·快速制备E.coli的感受态细胞(甘油法) | 第24页 |
·Cacl_2制备新鲜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24-25页 |
·质粒DNA的电脉冲转化 | 第25页 |
·Cacl_2热冲击法 | 第25-26页 |
12 真菌原生质体制备 | 第26-27页 |
13 原生质体转化 | 第27-28页 |
14 Southern杂交 | 第28-30页 |
·向下毛细管转移法进行Southern印迹 | 第28-29页 |
·DNA印迹的杂交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41页 |
1 转化载体pGXH1130的构建 | 第30-32页 |
2 板栗疫病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率 | 第32页 |
3 pGXH1130对板栗疫病菌的转化效率及转化子菌落形态特征 | 第32-33页 |
4 转化子的Southern杂交分析 | 第33-36页 |
5 转化菌株中质粒的回收及RFLP分析 | 第36-38页 |
6 自主复制质粒pGXH1130在板栗疫病菌中的稳定性检测 | 第38-39页 |
7 pGXH1130经菌丝融合的传播 | 第39页 |
8 pGXH1130具有类似酵母菌ARS的自主复制序列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