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机器人技术论文--机器人论文

液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控制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32页
   ·机器人的发展概况第14-18页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概况第14-16页
     ·并联机器人的发展概况第16-18页
   ·并联机器人研究状况综述第18-29页
     ·并联机器人的应用第18-2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5-29页
   ·选题意义第29-30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第2章 并联机器人系统第32-56页
   ·6-SPS并联机器人结构参数及工作原理第32-33页
   ·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第33-37页
     ·齐次变换第33-34页
     ·并联机器人位置反解第34-36页
     ·并联机器人的速度反解第36-37页
   ·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第37-44页
   ·液压伺服系统及其数学模型确定第44-48页
     ·并联机器人驱动方式的选择第44页
     ·并联机器人液压系统第44-46页
     ·并联机器人液压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第46-48页
   ·轨迹规划一般方法介绍第48-54页
     ·运动规划第48-49页
     ·轨迹规划第49-54页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3章 并联机器人计算机控制系统硬件结构第56-63页
   ·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第56-57页
   ·关键部件的选择及应用第57-62页
     ·控机及其外部设备第57-58页
     ·光电编码器第58-60页
     ·信号的处理板第60-61页
     ·数据采集板HY-6220板第61-62页
     ·D/A输出板HY-6050第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基于LQ理论的机器人运动控制的研究第63-78页
   ·引言第63页
   ·离散LQ最优跟踪控制基本算法第63-65页
   ·具有扰动补偿的离散LQ最优轨迹跟踪控制第65-68页
   ·加权阵的选择第68-69页
   ·系统仿真研究第69-73页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69-70页
     ·仿真研究第70-73页
   ·实验研究第73-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基于变结构理论的运动控制的研究第78-92页
   ·变结构控制理论概述第78-80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概念第78页
     ·VSCS的性质与特点第78-79页
     ·变结构控制理论在机器人控制中的应用简述第79-80页
   ·轨迹跟踪离散变结构控制系统(DVSCS)设计第80-87页
     ·引言第80页
     ·离散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原理第80-83页
     ·离散变结构控制系统(DVSCS)的设计第83-87页
   ·控制系统仿真研究第87-90页
     ·仿真模型的建立第88页
     ·仿真研究第88-90页
     ·仿真结果总结第90页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6章 基于CMAC神经网络运动控制的研究第92-105页
   ·CMAC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92-99页
     ·CMAC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第92-94页
     ·CMAC算法第94-99页
     ·CMAC的性质与特点第99页
   ·系统综合第99-102页
     ·古典控制器设计第99-100页
     ·系统总体设计第100-101页
     ·控制过程第101-102页
     ·系统功能第102页
   ·系统仿真研究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7章 不依赖于机器人动力学模型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策略的研究第105-135页
   ·引言第105-107页
   ·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第107页
   ·机器人的鲁棒自适应跟踪控制策略第107-112页
     ·机器人数学模型第107-108页
     ·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第108-110页
     ·仿真研究第110-112页
     ·结论第112页
   ·机器人鲁棒自适应跟踪分散控制策略第112-118页
     ·分散控制的特点第112页
     ·自适应分散控制器的设计第112-115页
     ·参数分散的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第115-118页
   ·6-DOF并联机器人的鲁棒自适应控制第118-134页
     ·引言第118-119页
     ·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第119-122页
     ·并联机器人不确定项上界的确定第122-123页
     ·并联机器人鲁棒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第123-126页
     ·仿真曲线及结果分析第126-134页
   ·本章小结第134-135页
结论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8-150页
致谢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力系统任意时刻短路电流计算机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