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波束形成的信号分析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1 绪论 | 第6-9页 |
·数字波束形成概要 | 第6-7页 |
·数字波束形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7-8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8-9页 |
2 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分析 | 第9-22页 |
·引言 | 第9页 |
·数字波束形成系统信号处理 | 第9-13页 |
·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举例分析 | 第13-21页 |
·对接收机噪声系数NF的分析 | 第13-14页 |
·IF的选择 | 第14-16页 |
·互调失真 | 第16-17页 |
·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仿真 | 第17-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数字波束形成中误差分析 | 第22-32页 |
·引言 | 第22页 |
·数字波束形成中的量化误差 | 第22-23页 |
·天线阵列中的随机误差 | 第23-28页 |
·波束方向图 | 第24-25页 |
·主瓣增益的损耗 | 第25页 |
·指向误差 | 第25-27页 |
·旁瓣 | 第27-28页 |
·阵元故障的影响 | 第28页 |
·有限次快拍的影响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4 循环平稳特性的分析和CAB算法的导出 | 第32-52页 |
·引言 | 第32页 |
·循环平稳信号分析 | 第32-41页 |
·调幅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 | 第33-34页 |
·调频信号的循环平稳特性 | 第34页 |
·仿真结果 | 第34-36页 |
·噪声循环自相关函数估计分析 | 第36-40页 |
·仿真结果 | 第40-41页 |
·基于循环平稳特性的CAB算法 | 第41-51页 |
·盲数字波束形成介绍 | 第41-42页 |
·数据模型 | 第42-43页 |
·CAB算法的提出 | 第43页 |
·CAB算法的分析 | 第43-47页 |
·仿真结果 | 第47-50页 |
·对如何提高CAB算法的鲁棒性能的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基于CAB算法的研究 | 第52-72页 |
·引言 | 第52页 |
·利用投影变换改善CAB的性能 | 第52-55页 |
·理论推导 | 第52-53页 |
·仿真结果 | 第53-55页 |
·遗传因子对CAB算法的改善 | 第55-60页 |
·理论推导 | 第55-59页 |
·仿真结果 | 第59-60页 |
·子阵对小快拍数下CAB算法的改善 | 第60-66页 |
·理论推导 | 第60-63页 |
·采用子阵平滑的CAB的迭代计算 | 第63-64页 |
·仿真结果 | 第64-66页 |
·特征空间对CAB算法的影响 | 第66-69页 |
·理论推导 | 第66-67页 |
·仿真结果 | 第67-69页 |
·采用多级技术的CAB算法 | 第69-71页 |
·理论推导 | 第69-71页 |
·仿真结果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结束语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