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4页 |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9-10页 |
·微机配料控制系统的现状 | 第10-13页 |
·从配料系统总体控制方式分析现状 | 第10-11页 |
·从配料系统计量方式分析现状 | 第11-13页 |
·课题的来源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2 微机配料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 第14-20页 |
·方案确定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微机配料系统类型比较 | 第14-15页 |
·集散控制在微机配料系统中应用的确定 | 第15-16页 |
·系统概述及功能要求 | 第16-20页 |
·微机配料系统总体系统结构框图 | 第16-17页 |
·微机配料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艺过程概述 | 第17-18页 |
·微机配料系统的要求 | 第18-20页 |
3 微机配料系统配料精度提高的研究 | 第20-35页 |
·从控制算法研究如何提高配料精度 | 第20-27页 |
·配料工艺过程影响因素 | 第20页 |
·根据配料工艺过程建立数学模型 | 第20-23页 |
·根据配料模型确定配料自动控制算法 | 第23-27页 |
·给料变速控制算法 | 第23-25页 |
·落差补偿控制算法 | 第25-26页 |
·自适应落差预测控制算法 | 第26-27页 |
·从配料秤研究如何提高配料精度 | 第27-34页 |
·硬件措施 | 第28-31页 |
·从传感器分析称量精度 | 第28-30页 |
·从测量电路分析称量精度 | 第30-31页 |
·从秤斗安装分析称量精度 | 第31页 |
·软件措施 | 第31-34页 |
·滤波技术与测量数据的平滑度 | 第31-32页 |
·非线性修正技术 | 第32-33页 |
·软件去皮与测量精度 | 第33-34页 |
·抗干扰措施 | 第34页 |
·总结 | 第34-35页 |
4 微机配料控制器硬件的设计 | 第35-54页 |
·硬件原理框图 | 第35-36页 |
·传感器原理 | 第36-39页 |
·压阻效应 | 第36-37页 |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 第37-39页 |
·单片机的选择 | 第39-43页 |
·数据采集 | 第43-48页 |
·滤波电路 | 第43-45页 |
·放大电路 | 第45-46页 |
·A/D转换电路 | 第46-48页 |
·控制电路 | 第48-54页 |
·RAM掉电保护电路 | 第48-49页 |
·可控硅移相触发电路 | 第49-53页 |
·通信接口 | 第53-54页 |
5 微机配料系统软件设计 | 第54-74页 |
·微机配料系统上位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的软件设计 | 第54-67页 |
·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54-57页 |
·操作系统的选用 | 第54-55页 |
·Windows NT系统简介 | 第55-56页 |
·Windows NT SERVER4.0的特性和功能 | 第56-57页 |
·数据库技术 | 第57-60页 |
·通讯技术 | 第60-62页 |
·VB中通讯控件MSComm简介 | 第60-61页 |
·通讯的步骤及部分代码 | 第61-62页 |
·其他功能实现 | 第62-67页 |
·主界面设计 | 第62-63页 |
·运行、停止、暂停功能实现 | 第63页 |
·参数设置功能实现 | 第63-64页 |
·工作日志的设计 | 第64-65页 |
·查询、生成报表、打印的实现 | 第65-66页 |
·班次设定、系统管理、登录、数据维护的实现 | 第66-67页 |
·校秤功能的实现 | 第67页 |
·微机配料系统下位机(控制器)软件设计 | 第67-74页 |
·编程语言 | 第67-68页 |
·数据采集 | 第68-69页 |
·数字滤波 | 第69-70页 |
·控制程序 | 第70-72页 |
·通讯程序 | 第72-74页 |
6 微机配料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 第74-82页 |
·硬件抗干扰设计 | 第75-78页 |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78-82页 |
7 经济效益分析 | 第82-83页 |
8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研和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87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声明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