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形态设计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10页
第1章 概述第10-22页
 1.1 电动汽车的分类第10页
 1.2 为什么要重视电动汽车的开发第10-14页
  1.2.1 电动汽车的开发是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的需要第10-11页
  1.2.2 电动汽车的优点第11-13页
  1.2.3 政府非常重视电动汽车的研究与开发第13-14页
 1.3 电动汽车形态设计的意义第14-17页
  1.3.1 电动汽车形态设计的两种方法第14-15页
   1.3.1.1 改装设计第14-15页
   1.3.1.2 全新设计第15页
  1.3.2 对电动汽车采用全新设计的意义第15-17页
 1.4 国内外对电动汽车形态设计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7-20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7-18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8-20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
 1.6 论文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第20-22页
第2章 汽车外形的演变和电动汽车外形的特征第22-29页
 2.1 一百多年来汽车外形的演变第22-26页
  2.1.1 各个阶段汽车的外形特征第22-26页
  2.1.2 汽车外形的演变结论第26页
 2.2 电动汽车发展历程第26-28页
 2.3 电动汽车形态设计需考虑的问题第28-29页
第3章 电动汽车结构及其对形态设计的影响第29-37页
 3.1 EV的结构分析及其对形态设计的影响第29-34页
  3.1.1 EV动力驱动系统第29-30页
  3.1.2 EV续驶里程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形态设计的要求第30-34页
   3.1.2.1 续驶里程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0-34页
   3.1.2.2 相应的形态设计策略第34页
 3.2 HEV结构分析及其对形态设计的影响第34-37页
  3.2.1 HEV动力驱动系统第34-35页
  3.2.2 发动机功率的选择及其对形态设计的影响第35-37页
第4章 电动汽车形态设计中的美学法则第37-50页
 4.1 电动汽车形态设计中应用的形式美法则第37-44页
  4.1.1 电动汽车的比例与尺度关系分析第37-39页
   4.1.1.1 电动汽车的比例第37-39页
   4.1.1.2 电动汽车的尺度第39页
  4.1.2 电动汽车的对称与均衡关系分析第39-40页
  4.1.3 电动汽车的稳定与轻巧关系分析第40-41页
  4.1.4 电动汽车的统一与变化关系分析第41-42页
  4.1.5 电动汽车的节奏与韵律关系分析第42-43页
  4.1.6 电动汽车的过渡与呼应关系分析第43-44页
  4.1.7 电动汽车的单纯与和谐关系分析第44页
 4.2 电动汽车形态设计中应用的视错觉第44-49页
  4.2.1 分割错觉第44-46页
  4.2.2 大小错觉第46页
  4.2.3 凹凸错觉第46-48页
  4.2.4 光渗错觉第48页
  4.2.5 圆形(球)形态及其视错觉的修正第48-49页
 4.3 电动汽车形态设计中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第49-50页
第5章 决定电动汽车形态设计的几个重要因素第50-71页
 5.1 空气动力特性研究第50-58页
  5.1.1 研究符合空气动力特性的电动汽车外形方法概述第50-52页
   5.1.1.1 风洞试验第51页
   5.1.1.2 计算流体力学第51页
   5.1.1.3 仿生学设计方法第51-52页
  5.1.2 符合空气动力特性的电动大客车外形特征第52-55页
   5.1.2.1 影响电动大客车的外形结构参数第53页
   5.1.2.2 电动大客车头部各结构参数对气动恃性的影响第53-54页
   5.1.2.3 电动大客车尾部各结构参数对气动特性的影响第54页
   5.1.2.4 整车气动特性的优化和最优方案的确定第54-55页
  5.1.3 符合空气动力特性的电动轿车外形特征第55-58页
   5.1.3.1 影响电动轿车空气动力特性的汽车外形参数第55-57页
   5.1.3.2 轿车外形参数对高速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第57-58页
   5.1.3.3 结论第58页
 5.2 人机工程学(宜人性)第58-65页
  5.2.1 汽车人机工程学的常用方法第58-60页
   5.2.1.1 人体测量数据第58-59页
   5.2.1.2 人体模板第59页
   5.2.1.3 人体直接测量法第59-60页
  5.2.2 驾驶室相关位置的人机工程学关系第60-64页
   5.2.2.1 驾驶员第95百分位(P95)拳椭圆第61页
   5.2.2.2 驾驶员第95百分位(P95)离合及制动足椭圆第61-62页
   5.2.2.3 驾驶员坐椅设计第62-64页
  5.2.3 电动汽车的色彩设计第64-65页
   5.2.3.1 车身色彩设计第64-65页
   5.2.3.2 车室内饰色彩设计第65页
 5.3 轻量化及绿色设计原则第65-71页
  5.3.1 电动汽车的轻量化第65-68页
   5.3.1.1 电动汽车必须实现轻量化第65-66页
   5.3.1.2 汽车中常用的轻质材料第66-68页
  5.3.2 绿色设计第68-71页
   5.3.2.1 绿色设计的定义和特点第68页
   5.3.2.2 绿色设计的内涵第68-71页
第6章 电动汽车形态设计及其方案第71-77页
 6.1 电动汽车形态设计的步骤第71-72页
 6.2 电动汽车效果图的计算机表达方法第72-73页
 6.3 形态设计方案分析第73-77页
  6.3.1 城际电动公共客车第73-74页
  6.3.2 城市电动公共客车第74-75页
  6.3.3 电动小轿车第75-76页
  6.3.4 复合动力电动轿车第76-77页
第7章 全文总结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在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和发表的论文第83-84页
附录第84-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悬浮石墨及罐笼衬套新材质的研究
下一篇:环保型非织造布基质人工草皮的基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