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中文摘要 | 第1-7页 |
全文英文摘要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9-29页 |
一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一般概述 | 第9页 |
二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基因结构及功能 | 第9-11页 |
三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蛋白及其功能 | 第11-16页 |
1. VP_1 | 第11-12页 |
2. VP_2 | 第12-14页 |
2.1 VP_2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第12-13页 |
2.2 VP_2抗原表位 | 第13-14页 |
3. VP_3 | 第14-15页 |
4. VP_4 | 第15页 |
5. VP_5 | 第15-16页 |
四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分子流行病学 | 第16-23页 |
1. IBDV抗原性漂移、血清亚型及变异株 | 第16-18页 |
2. IBDV抗原变异和进化 | 第18-21页 |
3. IBDV毒力变化的分子基础和分子生物学机制 | 第21-23页 |
五 IBDV基因表达的研究 | 第23-26页 |
1. 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表达重组IBDV蛋白 | 第23-24页 |
2. 在酵母中表达重组IBDV蛋白 | 第24页 |
3. 在痘病毒中表达重组IBDV蛋白 | 第24-25页 |
4. 在腺病毒中表达重组IBDV蛋白 | 第25页 |
5. 在昆虫的杆状病毒载体中表达重组IBDV蛋白 | 第25-26页 |
6. 在重组火鸡疱诊病毒中表达重组IBDV蛋白 | 第26页 |
六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新型疫苗的研究 | 第26-28页 |
七 结语 | 第28-29页 |
研究报告 | 第29-30页 |
江苏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生态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第30页 |
中文摘要 | 第30-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1.1 IBDV分离株 | 第31-32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32页 |
1.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32页 |
1.5 病毒核酸的提取 | 第32-33页 |
1.6 RT-PCR方法 | 第33页 |
1.7 RT-PCR产物的精制回收 | 第33-34页 |
1.8 RT-PCR-RE鉴定 | 第34页 |
1.9 克隆与测序 | 第34-36页 |
1.10 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 | 第36页 |
1.11 酶切位点及抗原位点 | 第36页 |
1.12 病原生态学地区分布图 | 第36页 |
2. 结果 | 第36-70页 |
2.1 RT-PCR扩增结果 | 第36-37页 |
2.2 RT-PCR-RE结果 | 第37页 |
2.3 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7-38页 |
2.4 酶切位点分析 | 第38-40页 |
2.5 抗原位点分析 | 第40页 |
2.6 同源性分析 | 第40-41页 |
2.7 进化树分析 | 第41-42页 |
2.8 病原生态学地区图 | 第42-70页 |
3. 讨论 | 第70-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