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超纯多孔球形硅胶的合成与应用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7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无机基质第10-19页
  1.2.1 硅胶第10-11页
  1.2.2 硅胶表面的物理化学表征第11-15页
  1.2.3 硅胶的制备第15-19页
 1.3 其它的无机基质第19-21页
 1.4 硅胶的化学修饰第21-28页
  1.4.1 硅胶的表面涂层法修饰第21-22页
  1.4.2 整体修饰第22-23页
  1.4.3 通过表面硅羟基的化学修饰第23-28页
 1.5 高效液相色谱中硅胶填料的应用第28-30页
 1.6 结语第30-37页
  参考文献第31-37页
第2章 超纯多孔硅球的前制备第37-54页
 2.1 聚乙氧基硅烷的合成第37-54页
  2.1.1 引言第37-38页
  2.1.2 实验部分第38页
  2.1.2.1 仪器与试剂第38页
  2.1.2.2 试剂的前处理第38-39页
  2.1.2.3 实验方法第39页
  2.1.2.3.1 聚乙氧基硅烷的合成第39页
  2.1.2.3.2 反应转化率的测定第39页
  2.1.3 结果与讨论第39页
  2.1.3.1 水解缩聚反应中,水用量的影响第39-44页
  2.1.3.2 反应介质中乙醇的影响第44页
  2.1.3.3 pH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44-48页
  2.1.3.4 稳定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48页
  2.1.3.5 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第48-49页
  2.1.3.6 搅拌速度的控制第49-51页
  2.1.3.7 致孔剂种类及用量的选择第51-52页
  2.1.4 小结第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第3章 超纯多孔硅球的合成及结构表征第54-80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实验部分第55-57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55页
  3.2.2 实验方法第55-56页
  3.2.3 球形硅胶的粒度测定第56页
  3.2.4 球形硅胶的表面电镜扫描第56页
  3.2.5 BET法测球形硅胶的孔分布第56页
  3.2.6 红外光谱分析第56页
  3.2.7 超纯多孔球形硅胶中金属杂质的测定第56-5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7-78页
  3.3.1 催化剂的种类与浓度对成球的影响第57-69页
  3.3.2 反应温度对成球的影响第69-70页
  3.3.3 搅拌速度对硅球粒度的影响第70-71页
  3.3.4 老化时间的影响第71-73页
  3.3.5 焙烧温度和时间的影响第73-76页
  3.3.6 重复性及稳定性实验第76-77页
  3.3.7 多孔球形硅胶中金属杂质的测定第77-78页
 3.4 小结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79-80页
第4章 超纯多孔硅球孔结构的控制第80-101页
 4.1 引言第80-83页
 4.2 实验部分第83-85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83页
  4.2.2 实验方法第83页
  4.2.2.1 致孔剂实验前预处理第83-84页
  4.2.2.2 实验步骤第84页
  4.2.3 测试表征第84-85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5-99页
  4.3.1 PEG调控孔结构的研究第85页
  4.3.1.1 PEG调控孔结构的机理第85-88页
  4.3.1.2 老化时间和热处理的影响第88-91页
  4.3.2 Span80对孔结构的影响第91页
  4.3.2.1 Span80调控孔结构的机理第91-92页
  4.3.2.2 老化时间和热处理的影响第92-95页
  4.3.3 Tween80调控孔结构的研究第95页
  4.3.3.1 Tween80调控孔结构的机理第95-97页
  4.3.3.2 老化时间和热处理的影响第97-99页
 4.4 小结第99-101页
  参考文献第100-101页
第5章 超纯多孔硅球的性能考察第101-117页
 5.1 引言第101页
 5.2 实验部分第101-104页
  5.2.1 试剂与仪器第101-102页
  5.2.2 实验方法第102页
  5.2.2.1 硅胶的活化第102页
  5.2.2.2 C_(18)健合硅胶的合成第102-103页
  5.2.2.3 装柱条件第103页
  5.2.2.4 苯、萘、联苯、菲标准溶液的配制第103页
  5.2.2.5 柱性能评价第103页
  5.2.2.6 H-u曲线第103-10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04-114页
  5.3.1 硅球的活化第104-106页
  5.3.2 正相条件下硅胶的色谱性能第106-108页
  5.3.3 反相条件下C_(18)键合硅球的色谱性能第108-110页
  5.3.4 最佳流速的选择第110页
  5.3.4.1 正相条件下H-u曲线第110-111页
  5.3.4.2 反相条件下H-u曲线第111页
  5.3.4.3 反相条件下硅球键合相对芳胺的分离第111-112页
  5.3.4.4 反相条件下硅球键合相对含中性、酸性、碱性混合物的分离第112-114页
 5.4 小结第114-117页
  参考文献第115-117页
第6章 超纯多孔硅球固定相对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分析第117-131页
 6.1 引言第117-118页
 6.2 水飞蓟素中活性黄酮的分离测定第118-119页
 6.3 实验部分第119-121页
  6.3.1 仪器与试剂第119-120页
  6.3.2 实验方法第120页
  6.3.2.1 色谱柱装填方法第120页
  6.3.2.2 样品预处理方法第120页
  6.3.2.3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第120-121页
 6.4 结果与讨论第121-122页
 6.5 蜂皇浆中10-羟基-2-癸烯酸的HPLC法测定第122-131页
  6.5.1 引言第122页
  6.5.2 实验部分第122页
  6.5.2.1 仪器与试剂第122页
  6.5.2.2 色谱条件第122-123页
  6.5.2.3 样品的预处理第123页
  6.5.2.4 结果与讨论第123-124页
  小结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若干问题之研究
下一篇:中美个人所得税法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