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4页 |
·铝合金半连铸工艺参数优化与控制简述 | 第14-17页 |
·半连铸过程工艺参数的优化 | 第15-16页 |
·半连铸过程工艺参数的建模 | 第16页 |
·半连铸过程工艺参数的智能监控 | 第16-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智能优化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 第20-50页 |
·引言 | 第20-21页 |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学习算法 | 第21-29页 |
·人工神经网络与人工神经元 | 第21-22页 |
·多层前馈神经网络与反向传播学习算法 | 第22-27页 |
·神经网络建模与控制 | 第27-29页 |
·遗传优化算法 | 第29-35页 |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概述 | 第29页 |
·遗传算法的结构 | 第29-30页 |
·遗传算法理论中的两个重要定理 | 第30-33页 |
·遗传算法实现的步骤 | 第33-35页 |
·模糊理论与模糊控制算法 | 第35-44页 |
·模糊控制(Fuzzy Control)概述 | 第35-36页 |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模糊逻辑控制器(Fuzzy Logic Controller)的结构设计 | 第37-38页 |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 | 第38-43页 |
·模糊推理和清晰化方法 | 第43-44页 |
·专家系统 | 第44-48页 |
·专家系统(Experts System)的定义 | 第44-45页 |
·专家系统的结构 | 第45页 |
·专家系统推理的描述 | 第45-47页 |
·专家控制系统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铝合金铸锭裂纹预测建模 | 第50-62页 |
·铝合金电磁半连铸工艺概述 | 第50-51页 |
·铸锭裂纹与裂纹预测问题的提出 | 第51-52页 |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52-59页 |
·可行性分析 | 第52-53页 |
·模型结构与算法改进 | 第53-55页 |
·样本数据的预处理 | 第55-56页 |
·预测结果的实验验证 | 第56-59页 |
·实验结果的微观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铝合金电磁半连铸工艺参数智能优化 | 第62-73页 |
·引言 | 第62页 |
·建立优化模型 | 第62-65页 |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62-64页 |
·遗传算法的改进 | 第64-65页 |
·算法设计 | 第65-68页 |
·编码设计 | 第65页 |
·适应值函数设计 | 第65-66页 |
·遗传算子设计 | 第66-68页 |
·算法终止条件 | 第68页 |
·遗传优化结果 | 第68-71页 |
·参数优化结果 | 第68-70页 |
·优化参数的实铸结果 | 第70-71页 |
·工艺参数智能优化的探讨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基于DCS的半连铸工艺参数智能控制系统 | 第73-96页 |
·DCS系统概述 | 第73-74页 |
·EPM2006DCS控制系统的硬件构成 | 第74-76页 |
·直控级控制站 | 第74-76页 |
·监控级计算机系统和管理级计算机系统 | 第76页 |
·数据通信系统 | 第76页 |
·EPM2006DCS控制系统的软件构成 | 第76-78页 |
·半连铸工艺参数过程智能控制 | 第78-94页 |
·铸造温度控制 | 第79-83页 |
·冷却强度的控制 | 第83-88页 |
·结晶器液位控制 | 第88-92页 |
·速度控制 | 第92-94页 |
·磁场控制 | 第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第6章 基于专家系统的铝合金半连铸系统故障诊断 | 第96-107页 |
·引言 | 第96页 |
·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与步骤 | 第96-97页 |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构建 | 第97-100页 |
·产生式专家系统 | 第97页 |
·产生式专家系统的知识构成 | 第97-98页 |
·产生式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 | 第98-99页 |
·产生式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 | 第99页 |
·产生式专家系统的诊断推理机制 | 第99-100页 |
·电磁半连铸系统故障诊断微专家系统 | 第100-106页 |
·电磁半连铸系统故障分析 | 第100页 |
·电磁半连铸故障特征知识的获取 | 第100-105页 |
·电磁半连铸故障的推理诊断 | 第105-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9-120页 |
作者简介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