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同步电机论文

高性能无传感器PMSMs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第13-14页
   ·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策略简介第14-18页
     ·恒压频比控制(VVVF)第15-16页
     ·磁场定向控制(FOC)第16页
     ·直接转矩控制(DTC)第16-17页
     ·非线性控制和智能控制第17-18页
   ·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第18-28页
     ·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基本概念第18-20页
     ·无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概况第20-27页
     ·无传感器系统的应用及前景第27-28页
     ·无传感器控制技术发展方向第28页
   ·本课题的意义及目标第28-31页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及其数学模型第33-45页
   ·永磁同步电机结构第33-35页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第35-43页
     ·Clark变换和Park变换第35-39页
     ·三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第39-41页
     ·两相静止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第41-42页
     ·两相旋转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第42-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三章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理论的快速转速观测器第45-57页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理论第45-48页
     ·参考自适应控制基本原理第45-46页
     ·确定自适应律的依据第46-48页
       ·局部参数最优化原理第47页
       ·利亚普诺夫稳定性原理第47-48页
       ·波波夫超稳定性理论第48页
   ·快速转速观测器(QSO)的提出第48-55页
     ·永磁同步电机的状态空间方程第48-50页
     ·快速转速观测器(QSO)原理第50-51页
     ·快速转速观测器(QSO)构建第51-53页
     ·快速转速观测器(QSO)的理论分析第53-55页
       ·稳定性证明第53-54页
       ·观测速度分析——步长λ的讨论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四章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的电流环鲁棒控制器第57-73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第57-64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原理第57-59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条件第59-61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基本设计方法第61-63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第63页
     ·滑模变结构控制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第63-64页
   ·基于SMC的电流环鲁棒控制器(CLRC)的提出及构建第64-67页
     ·切换面的优化选择第65-66页
     ·变结构控制的求取第66-67页
     ·抖振削弱处理第67页
   ·电流环鲁棒控制器控制器(CLRC)的性能分析第67-71页
     ·稳定性分析第68-69页
     ·鲁棒性分析第69-70页
     ·抖振削弱及动态性能分析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基于QSO&CLRC的高性能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第73-89页
   ·磁场定向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第73-85页
     ·FOC基本原理第74-75页
     ·FOC系统的构成第75-78页
     ·FOC系统空间电压矢量调制方法-SVPWM第78-85页
       ·基本空间电压矢量的概念第79-82页
       ·用基本空间矢量表示空间电压矢量第82-83页
       ·空间电压矢量的正确选择第83-85页
   ·无传感器磁场定向控制系统(Sensorless-FOC)第85-88页
     ·速度闭环控制第87页
     ·电流闭环控制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六章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第89-119页
   ·本课题的应用背景简介第89-94页
     ·精密卷绕简介第89-92页
     ·精密卷绕分析第92-94页
   ·仿真及分析第94-105页
     ·PMSMs模块第95-97页
     ·SVPWM模块第97页
     ·QSO模块第97-98页
     ·CLRC模块第98-99页
     ·仿真及结果分析第99-105页
       ·QSO的性能仿真验证及分析第99-103页
       ·CRLC的性能仿真验证及分析第103-105页
   ·实验及分析第105-117页
     ·实验硬件实现第105-106页
     ·实验软件实现第106-111页
       ·SVPWM实现第108-109页
       ·抗积分饱和的数字PID设计第109-111页
     ·实验环境及参数第111-113页
       ·永磁同步电机参数第112页
       ·其他参数设置第112-11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13-117页
   ·本章小结第117-11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9-123页
   ·本文结论及创新点第119-121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121-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30页
附录第130-133页
 附录1 实验用控制板、驱动板及电机第130-131页
 附录2 控制板接口部分电路图第131-132页
 附录3 功率驱动器电路原理图第132-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页

论文共1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计算智能的精梳毛纱质量预测
下一篇:基于免疫系统的协同进化机制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