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石油类污染场地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石油污染物及其毒性 | 第11-15页 |
·典型挥发/半挥发性石油污染物分布迁移 | 第15-17页 |
·石油类污染场地风险管理方法及技术 | 第17-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我国石油类场地中典型挥发/半挥发性污染物污染特征 | 第22-31页 |
·石油类污染场地类别 | 第22-25页 |
·我国石油类场地中PAHs 分布水平 | 第25-27页 |
·我国石油类场地中BTEX 分布水平 | 第27-28页 |
·我国石油类场地中PAHs 及BTEX 污染总体评价 | 第28-30页 |
·PAHs 和BTEX 评价标准 | 第28-29页 |
·PAHs 和BTEX 污染评价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石油类场地典型挥发/半挥发性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价方法 | 第31-47页 |
·场地环境风险评价内容及步骤 | 第31-34页 |
·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比较与筛选 | 第34-40页 |
·常用风险评价模型比较 | 第34-35页 |
·RBCA 与CLEA 模型原理差异举例分析 | 第35-39页 |
·模型筛选结果 | 第39-40页 |
·基于RBCA 模型的PAHs 和BTEX 场地环境风险评价 | 第40-44页 |
·暴露情景设定 | 第40-41页 |
·污染物迁移模型选择 | 第41-42页 |
·健康风险及基于风险的修复目标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主要参数确定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7页 |
第4章 典型案例场地研究 | 第47-66页 |
·某石化废水排放地PAHs 分布及环境风险评价 | 第47-55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7-48页 |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48页 |
·场地中PAHs 分布特征及成因 | 第48-53页 |
·环境风险分析 | 第53-55页 |
·某焦化厂PAHs 和BTEX 分布及环境风险评价 | 第55-64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55-56页 |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56页 |
·场地中PAHs 及BTEX 分布特征 | 第56-60页 |
·环境风险评价 | 第60-63页 |
·基于风险的修复目标计算 | 第63-64页 |
·场地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附录A 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之间的迁移模型 | 第71-75页 |
附录B 健康风险计算公式 | 第75-77页 |
附录C 基于风险的修复目标计算公式 | 第77-8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