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1页 |
一、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历史逻辑 | 第11-18页 |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缘起 | 第11-12页 |
(二)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基础 | 第12-15页 |
(三)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法哲学体系中的地位 | 第15-18页 |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 第18-39页 |
(一) 围绕黑格尔法哲学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之间的关系展开的批判 | 第18-26页 |
1、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和法 | 第19-21页 |
2、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国家、法必然同市民社会相异化 | 第21-24页 |
3、重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的同一性 | 第24-26页 |
(二) 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中思维方式的批判 | 第26-32页 |
1、马克思对黑格尔逻辑的、泛神论的神秘主义的批判 | 第26-28页 |
2、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非批判性的批判 | 第28-30页 |
3、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法与市民社会二元论的批判 | 第30-32页 |
(三) 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进路 | 第32-39页 |
1、从宗教的批判到法与政治国家的批判 | 第32-34页 |
2、从世俗现状批判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 第34-37页 |
3、从法哲学批判的武器到现实武器的批判 | 第37-39页 |
三、马克思法哲学批判的意义 | 第39-48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39-43页 |
1、从法哲学的批判到批判的法哲学 | 第39-40页 |
2、方法论的更新 | 第40-43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43-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