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济学之“理性选择”理论及其发展走向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一、经济学之“理性选择”的释义 | 第14-22页 |
(一)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含义分析 | 第14-16页 |
(二) 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含义分析 | 第16-17页 |
(三) 行为经济学对“理性人”含义的分析批判 | 第17-22页 |
1. 有限理性 | 第18-20页 |
2. 有限自利 | 第20-21页 |
3. 有限意志 | 第21-22页 |
二、法经济学“理性选择”的分析工具 | 第22-32页 |
(一)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1. 法律成本的概念 | 第22-24页 |
2. 法律收益的概念 | 第24-25页 |
3. 成本——收益分析的难题在于行为人个体的判断 | 第25-26页 |
(二) “均衡——效益”分析方法 | 第26-32页 |
1. 从整体上考虑的思路是均衡状态分析法 | 第27-28页 |
2. 从个体角度分析的思路是博弈的方法 | 第28-32页 |
三、“理性选择”理论的困惑与发展 | 第32-42页 |
(一) 个体决策机制对行为人“理性选择”的影响 | 第33-37页 |
(二) 价值判断对行为人“理性选择”的影响 | 第37-42页 |
1. 价值选择的合理性及合理化 | 第38页 |
2. 价值选择的最优化及其限度 | 第38-40页 |
3. 实践对价值选择的检验 | 第40-42页 |
四、结论:“理性选择”理论的实证化趋势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