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民事诉讼弱势当事人的程序救助制度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一、弱势当事人程序救助的概述第10-15页
 (一) 弱势当事人的概述第10-14页
  1. 弱势当事人的概念界定第10-11页
  2. 弱势当事人的形成原因第11-12页
  3. 弱势当事人的构成第12-13页
  4. 弱势当事人的共同特征第13-14页
 (二) 弱势当事人程序救助的界定第14-15页
二、研究弱势当事人程序救助的独立价值第15-22页
 (一) 弱势当事人程序救助的法理基础第15-20页
  1. 实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要求第15-16页
  2. 追求实质正义以体现社会公平第16-17页
  3. 特别保护与平等原则的和谐统一第17-18页
  4. 在我国特有诉讼模式下对法官职权的合理分配第18-19页
  5. 对法官中立的诠释第19-20页
 (二) 弱势当事人程序救助的现实意义第20-22页
  1. 促进程序性和谐,诉讼层面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第20页
  2. 现实性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实现第20页
  3. 提高诉讼效率,节省诉讼资源第20-21页
  4. 提升普通民众对司法救济的信任度,维护社会稳定第21-22页
三、弱势当事人程序救助的域外考察第22-26页
 (一) 起诉阶段注重程序审查第22-23页
 (二) 举证责任的分配上考虑与证据距离和待证事实证明的难易第23页
 (三) 释明制度较为完善第23-24页
 (四) 司法救助制度规定详细第24-26页
四、我国对弱势当事人程序救助的现状第26-31页
 (一) 我国的现行规定第26-28页
 (二) 具体缺陷第28-31页
五、弱势当事人程序救助的立法建议第31-42页
 (一) 建立立案阶段的救助第31-32页
 (二) 完善地域管辖制度第32-35页
 (三) 科学分配举证责任第35-36页
 (四) 强化法官的释明权第36-38页
 (五) 完善新的司法救助制度第38-40页
 (六) 建立执行阶段的程序救助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附录第46-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民事诉讼费用制度的改革
下一篇: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视野中的不起诉裁量权--基于某基层人民检察院的相关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