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32页 |
1 问题提出 | 第12-15页 |
2 研究进展 | 第15-27页 |
·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一般保存 | 第15页 |
·缓慢生长法离体保存 | 第15-16页 |
·超低温保存(Cryopreservation) | 第16-23页 |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过程中的遗传变异研究 | 第23-27页 |
·体细胞无性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检测 | 第25-26页 |
·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遗传变异 | 第26-27页 |
3 SRAP标记技术 | 第27-30页 |
·SRAP标记的原理 | 第28页 |
·SRAP标记的技术流程 | 第28-29页 |
·SRAP-PCR扩增 | 第28页 |
·产物的凝胶电泳分析 | 第28-29页 |
·SRAP标记的应用 | 第29-30页 |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29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29页 |
·比较基因组学 | 第29-30页 |
·重要性状的标记 | 第30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二章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葡萄茎尖体系的建立 | 第32-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2页 |
·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32页 |
·试验仪器 | 第32页 |
·试验试剂 | 第32页 |
·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试验基本过程 | 第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5页 |
·材料的组织培养 | 第33页 |
·茎尖的预培养 | 第33页 |
·预处理 | 第33-34页 |
·玻璃化溶液的筛选、处理和冰冻保存 | 第34页 |
·解冻与洗涤 | 第34页 |
·恢复培养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8页 |
·蔗糖预培养 | 第35页 |
·预处理 | 第35页 |
·PVS_2处理 | 第35-37页 |
·不同玻璃化保护剂对茎尖成活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 第37页 |
·恢复培养基对茎尖成活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预培养对保存后茎尖成活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 第38页 |
·冰冻保护剂 | 第38-39页 |
·解冻和洗涤方式对保存后茎尖成活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恢复培养条件对保存后茎尖成活率和再生率的影响 | 第40页 |
·材料培养再生及其形态发生 | 第40页 |
4 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的分析 | 第42-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2页 |
·试验仪器和试剂 | 第42-43页 |
·试验仪器 | 第42页 |
·试验试剂 | 第42-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CTAB法提取幼苗基因组DNA | 第43页 |
·基因组DNA质量的检测 | 第43-44页 |
·DNA浓度和质量检测 | 第43-44页 |
·电泳检测 DNA的完整性 | 第44页 |
·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4页 |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 第44-45页 |
·引物的筛选 | 第45页 |
·数据的处理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4页 |
·CTAB法提取幼苗基因组DNA的质量 | 第45-47页 |
·基因组 DNA质量的检测 | 第45-47页 |
·基因组 DNA完整性的检测 | 第47页 |
·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7-49页 |
·Mg~(2+)浓度对SRAP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dNTPs浓度对SRAP反应的影响 | 第48页 |
·Taq酶浓度对SRAP反应的影响 | 第48页 |
·引物浓度对SRAP反应的影响 | 第48页 |
·模板DNA浓度对SRAP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引物筛选 | 第49-50页 |
·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的分析 | 第50-54页 |
3 讨论 | 第54-55页 |
·基因组 DNA的质量 | 第54页 |
·SRAP-PCR反应体系 | 第54页 |
·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 | 第54-55页 |
4 小结 | 第55-57页 |
·获得了适合葡萄的SRAP反应体系和程序 | 第55页 |
·初步对超低温保存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创新点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73页 |
附录 Ⅰ | 第73-74页 |
附录 Ⅱ | 第74-75页 |
附录 Ⅲ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