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2 研究进展 | 第12-21页 |
·马铃薯再生途径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不定芽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 | 第12页 |
·愈伤组织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 | 第12页 |
·体细胞胚发生途径获得再生植株 | 第12-13页 |
·影响马铃薯再生体系建立的主要内在因素 | 第13-14页 |
·基因型 | 第13页 |
·外植体 | 第13-14页 |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一般保存 | 第14页 |
·缓慢生长法保存 | 第14-16页 |
·超低温保存 | 第16-21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马铃薯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3-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外植体材料的准备 | 第23-24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4页 |
·不定芽的分化 | 第24页 |
·生根培养 | 第24-25页 |
·试管苗的移栽 | 第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25-27页 |
·不定芽的分化 | 第27-28页 |
·诱导芽的生根 | 第28-29页 |
·再生苗的移栽 | 第29页 |
3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马铃薯愈伤组织低温保存的研究 | 第31-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2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2页 |
·保存方法 | 第31页 |
·观察与统计 | 第31页 |
·马铃薯愈伤组织保存过程中各项指标的测定 | 第3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39页 |
·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 | 第32页 |
·愈伤组织存活率 | 第32-33页 |
·愈伤组织分化率 | 第33-34页 |
·低温离体保存中愈伤组织各种指标的变化 | 第34-39页 |
·愈伤组织活力的变化 | 第34页 |
·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34-35页 |
·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 第35-36页 |
·膜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 第36-38页 |
·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38-39页 |
·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39页 |
3 讨论 | 第39-43页 |
·温度对愈伤组织保存及分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马铃薯愈伤组织对低温的生理生化响应 | 第40-42页 |
·低温对马铃薯愈伤组织保存作用的概述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马铃薯愈伤组织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研究 | 第43-5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试验材料 | 第43页 |
·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预培养 | 第43-44页 |
·装载 | 第44页 |
·脱水处理 | 第44页 |
·冷冻保存 | 第44页 |
·解冻处理 | 第44页 |
·再培养 | 第44-45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2页 |
·利用正交设计方法优化超低温保存体系 | 第45-46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46-52页 |
·预培养对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 | 第46-49页 |
·预处理时间对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 | 第49页 |
·PVS_2脱水时间对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化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后成活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马铃薯愈伤组织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的生长状况与植株再生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4页 |
·离体保存在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52-53页 |
·马铃薯愈伤组织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影响因素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1 结论 | 第54-55页 |
2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图版及图版说明 | 第63-66页 |
缩略词表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