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技术优化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词及其英汉对照 | 第10-15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7页 |
1 花卉产业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国内外花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花卉组培快繁与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前景 | 第16-19页 |
·花卉组培产业化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发展前景 | 第18-19页 |
2 红掌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外植体的来源 | 第20-21页 |
·增殖培养 | 第21-22页 |
·基本培养基 | 第21页 |
·外源激素的种类 | 第21-22页 |
·生根培养 | 第22-23页 |
·试管苗的移栽 | 第23-24页 |
·红掌栽培技术 | 第24页 |
·多倍体诱导 | 第24-25页 |
3 研究红掌快繁技术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红掌离体培养技术的优化 | 第27-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材料 | 第28-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不同基因型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 | 第29页 |
·培养基 | 第29页 |
·愈伤组织和侧芽的诱导 | 第29页 |
·红掌离体培养技术的优化 | 第29-30页 |
·培养基 | 第29页 |
·愈伤组织和侧芽的诱导 | 第29-30页 |
·芽增殖和气生根诱导 | 第30页 |
·交替培养 | 第30页 |
·数据统计 | 第30页 |
·试管苗单株移栽前成本核算 | 第30-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42页 |
·不同基因型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 | 第31-35页 |
·正交结果的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 | 第33-35页 |
·直观分析 | 第33-35页 |
·方差分析 | 第35页 |
·无菌苗茎段组织培养技术优化 | 第35-37页 |
·无菌苗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及侧芽 | 第35-36页 |
·芽的增殖和气生根的形成 | 第36-37页 |
·交替培养 | 第37-39页 |
·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 | 第37-38页 |
·愈伤组织的继代增殖及生根 | 第38-39页 |
·试管苗移栽前成本核算 | 第39-42页 |
·培养基成本(即药品费) | 第39-40页 |
·人工费 | 第40页 |
·水费 | 第40-41页 |
·电费 | 第41页 |
·单株试管苗出瓶移栽前成本 | 第41-42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2-47页 |
·外植体对红掌离体培养的影响 | 第42-43页 |
·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愈伤组织和芽诱导的影响 | 第43页 |
·无菌苗茎段离体培养技术优化效果 | 第43-44页 |
·交替培养 | 第44-45页 |
·种质资源保存 | 第45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5-47页 |
第三章 红掌组培苗移栽和水培技术的研究 | 第47-6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材料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50页 |
·基质移栽 | 第48-49页 |
·预处理 | 第48页 |
·基质的选择及栽后2个月内的栽培管理方法 | 第48-49页 |
·移栽2个月后的养护技术 | 第49页 |
·粗放管理 | 第49页 |
·精细管理 | 第49页 |
·水培移栽 | 第49-50页 |
·试管苗基质和水培移栽成本核算及比较 | 第5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不同预处理药剂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不同基质对红掌组培苗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不同养护技术对红掌组培苗成活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红掌试管苗不同移栽介质研究 | 第53-54页 |
·不同基因型红掌试管苗水培研究 | 第54-55页 |
·试管苗移栽成本核算 | 第55-57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57-62页 |
·基质移栽 | 第57-58页 |
·红掌试管苗水培移栽 | 第58-59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59-61页 |
·产业化生产的应用 | 第61-62页 |
第四章 红掌多倍体的离体诱导及其鉴定 | 第62-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材料 | 第62-63页 |
·方法 | 第63-64页 |
·以无菌苗为材料的多倍体诱导 | 第63页 |
·红掌多倍体的鉴定 | 第63-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66页 |
·红掌多倍体的诱导 | 第64-65页 |
·红掌二倍体和四倍体的的气孔特征 | 第65-66页 |
·四倍体红掌的形态特征 | 第65-66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图版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