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 第11-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教材比较理论基础 | 第17-31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认识论 | 第17页 |
第二节 科学哲学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具身认识论 | 第18-23页 |
第四节 意会认知论 | 第23-28页 |
第五节 科学学习的三个维度 | 第28-31页 |
第三章 课程标准及教材体例目录比较 | 第31-47页 |
第一节 中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 | 第31-34页 |
第二节 教材编写时间及体例比较 | 第34-38页 |
第三节 生物部分的内容组织及编排顺序 | 第38-47页 |
第四章 观察、实验、调查比较 | 第47-77页 |
第一节 观察部分比较 | 第47-54页 |
第二节 实验部分比较 | 第54-72页 |
第三节 调查部分比较 | 第72-77页 |
第五章 日本教材优点分析 | 第77-90页 |
第一节 有利于学生记忆的编排 | 第77-81页 |
第二节 有利学生元认知及动作技能的培养 | 第81-82页 |
第三节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 第82-84页 |
第四节 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 第84-86页 |
第五节 整体化设计并注意各领域的差异性 | 第86页 |
第六节 教材设计的生态化 | 第86-88页 |
第七节 教材内容的生活化 | 第88-90页 |
第六章 启示 | 第90-98页 |
一、知行合一 | 第90页 |
二、实施科学发展观 | 第90-91页 |
三、推行学生进化论 | 第91-92页 |
四、加强分布式学习 | 第92-93页 |
五、教材整体编排 | 第93-94页 |
六、给学生减负 | 第94-95页 |
七、挖掘本土化教材内容 | 第95-9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一、总结 | 第98页 |
二、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附录 1 《日本小理科指导要领理科篇》生物部分 | 第104-108页 |
附录 2《日本小学指导要领理科篇》第三章第三节生物部分翻译 | 第108-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