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5页 |
英文摘要 | 第15-18页 |
前言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利用植物病原真菌防除杂草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 第20-40页 |
第二章 鸭跖草病原真菌的分原真菌防除杂离和筛选 | 第40-68页 |
第一节 鸭跖草病原真菌的分离和致病力的比较研究 | 第40-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1页 |
·鸭跖草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42-50页 |
·鸭跖草不同病原真菌对鸭跖草致病力的比较 | 第50-51页 |
·鸭跖草不同病原真菌对主要作物的安全性 | 第51页 |
3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二节 草茎点霉不同菌株培养特征和致病性及遗传差异性研究 | 第52-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草茎点霉不同菌株的分离结果 | 第55-56页 |
·11个草茎点霉菌株形态特征的比较 | 第56-58页 |
·11个草茎点霉菌株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比较 | 第58页 |
·11个草茎点霉菌株致病力的比较 | 第58-59页 |
·11个草茎点霉菌株产毒能力的比较 | 第59-60页 |
·11个草茎点霉菌株基因组DNA纯度和分子量的检测 | 第60-61页 |
·11个草茎点霉菌株RAPD分析 | 第61-62页 |
3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三节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寄主范围的测试 | 第63-6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5-67页 |
3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三章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生物学特性和与农药相容性研究 | 第68-86页 |
第一节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68-8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8-7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1-80页 |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因子 | 第71-75页 |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的产孢条件 | 第75-78页 |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 第78-80页 |
3 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二节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与常用农药的相容性 | 第81-8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1-8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3-85页 |
·常用农药与草茎点霉菌丝的生物学相容性 | 第83-84页 |
·常用农药与草茎点霉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相容性 | 第84-85页 |
3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四章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过程研究 | 第86-9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6-8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7-90页 |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入过程的显微观察 | 第87-88页 |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入过程的超微观察 | 第88-90页 |
3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五章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影响因子研究 | 第91-10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1-9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4-100页 |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不同接种体类型对鸭跖草的侵染力 | 第94-95页 |
·菌丝体浓度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致病的影响 | 第95页 |
·菌丝体培养时间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致病的影响 | 第95-96页 |
·草茎点霉SYAU-06菌株对不同叶龄鸭跖草的致病力 | 第96-97页 |
·环境因素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引致鸭跖草发病的影响 | 第97-100页 |
·介质对草茎点霉SYAU-06菌株引致鸭跖草发病的影响 | 第100页 |
3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和提取工艺研究 | 第102-119页 |
第一节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活性和杀草谱研究 | 第102-10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2-10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04-108页 |
·草茎点霉粗毒素对鸭跖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 | 第104-105页 |
·草茎点霉粗毒素对鸭跖草胚根和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105页 |
·草茎点霉粗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的毒性反应 | 第105-106页 |
·草茎点霉粗毒素对鸭跖草植株生长量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杀草谱和作物安全性评价 | 第107-108页 |
3 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二节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109-11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09-11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2-117页 |
·草茎点霉粗毒素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112-113页 |
·草茎点霉产毒条件的确定 | 第113-116页 |
·粗毒素稳定性的确定 | 第116-117页 |
3 小结 | 第117-119页 |
第七章 草茎点霉粗毒素作用机理研究 | 第119-12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9-12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22-127页 |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122页 |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细胞内Na~+和K~+渗漏量的影响 | 第122-124页 |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细胞内MDA渗漏量的影响 | 第124页 |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25页 |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细胞内CAT活性的影响 | 第125-126页 |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细胞内POD活性的影响 | 第126-127页 |
·毒素对鸭跖草叶片细胞内APX活性的影响 | 第127页 |
3 小结 | 第127-129页 |
第八章 草茎点霉毒素对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 第129-1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9-1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32-137页 |
·毒素对家蚕的危害性评估结果 | 第132-134页 |
·毒素对蜜蜂的危害性评估结果 | 第134页 |
·毒素对鱼的危害性评估 | 第134页 |
·毒素对松毛虫赤眼蜂的危害性评估结果 | 第134页 |
·毒素对蚯蚓的危害性评估结果 | 第134-135页 |
·毒素对蚤状蚤的危害性评估结果 | 第135-136页 |
·毒素对小球藻的危害性评估结果 | 第136-137页 |
·毒素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影响 | 第137页 |
3 小结 | 第137-139页 |
第九章 草茎点霉毒素的纯化和结构初步解析研究 | 第139-1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39-1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45-157页 |
·毒素薄层层析展层剂的筛选 | 第145页 |
·胞内和胞外粗毒素活性成分的检测 | 第145-148页 |
·草茎点霉粗毒素的纯化 | 第148-153页 |
·除草毒素结构初步分析 | 第153-157页 |
3 本章小结 | 第157-158页 |
第十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58-168页 |
1.鸭跖草病原真菌的选择 | 第158-159页 |
2.草茎点霉SYAU-06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 第159-160页 |
3.草茎点霉SYAU-06菌株侵染鸭跖草的影响因子 | 第160-162页 |
4.草茎点霉粗毒素的除草潜力 | 第162-163页 |
5.粗毒素的提取工艺 | 第163-164页 |
6.草茎点霉粗毒素的作用机理 | 第164-165页 |
7.草茎点霉粗毒素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 | 第165-166页 |
8.草茎点霉粗毒素的纯化和结构鉴定 | 第16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80页 |
致谢 | 第180-181页 |
附录 | 第181-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