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34页 |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 第14-32页 |
·原花青素的发现 | 第14页 |
·原花青素的分布 | 第14-15页 |
·原花青素的化学结构 | 第15-17页 |
·原花青素的化学性质 | 第17页 |
·原花青素的提取与分离 | 第17-22页 |
·原花青素的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原花青素的结构表征 | 第23-25页 |
·原花青素的功效 | 第25-29页 |
·原花青素产品的安全性 | 第29页 |
·原花青素的微胶囊产品 | 第29-32页 |
·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32-34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32-33页 |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第二章 高粱原花青素的近红外模型建立与资源筛选 | 第34-46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8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35-36页 |
·高粱原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 第36-37页 |
·近红外光谱扫描 | 第37页 |
·建模样品组成及方法 | 第37-38页 |
·高粱资源的筛选方法 | 第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5页 |
·高粱原花青素的含量 | 第38-41页 |
·近红外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1-45页 |
·高粱资源筛选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高粱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及纯化研究 | 第46-58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7-50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47-48页 |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乙醇浓度的选择 | 第50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50-52页 |
·优化试验 | 第52-53页 |
·正交试验的补充试验 | 第53-54页 |
·原花青素纯化试验 | 第54-55页 |
·讨论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高粱原花青素的分离和组成分析 | 第58-68页 |
·引言 | 第5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8-62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58-59页 |
·实验方法 | 第59-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HSCCC分离 | 第62-64页 |
·HPLC分析 | 第64-65页 |
·HPLC-TOF MS分析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高粱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68-82页 |
·引言 | 第6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8-73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68-69页 |
·实验方法 | 第69-7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3-79页 |
·总抗氧化能力 | 第73-74页 |
·高粱原花青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 | 第74页 |
·高粱原花青素清除·OH和O_2~-·的能力 | 第74-77页 |
·高粱原花青素对衰老模型小鼠体内MDA含量的影响 | 第77-78页 |
·高粱原花青素对衰老模型小鼠血清和肝组织GSH-PX活力的影响 | 第78页 |
·高粱原花青素对衰老模型小鼠血清和肝组织SOD活力的影响 | 第78-79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79-82页 |
·讨论 | 第79-80页 |
·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高粱原花青素对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其转移的影响 | 第82-96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3-87页 |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第83-84页 |
·实验系统 | 第84-8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7-94页 |
·肿瘤抑制率 | 第87-88页 |
·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88页 |
·肿瘤转移抑制 | 第88-92页 |
·组织中VEGF表达 | 第92-94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94-96页 |
·讨论 | 第94-95页 |
·小结 | 第95-9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100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创新点 | 第97页 |
·展望 | 第97-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或专利 | 第11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