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的动机与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问题的梳理与界定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现代艺术在构成教育中的历史体现 | 第13-18页 |
·包豪斯的启示 | 第13-15页 |
·包豪斯之后 | 第15-16页 |
·中国构成教育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现代艺术的构成学分析 | 第18-31页 |
·概说 | 第18页 |
·立体主义 | 第18-19页 |
·构成主义与至上主义 | 第19-22页 |
·风格派与具体艺术 | 第22-23页 |
·达达主义 | 第23-24页 |
·未来主义 | 第24-26页 |
·抽象表现主义者保罗.克利 | 第26-28页 |
·超现实主义 | 第28-30页 |
·集成摄影术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形而上——构成思维分析 | 第31-38页 |
·现代艺术与造型思维的裂变 | 第31-32页 |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法 | 第32-33页 |
·逆向思维法 | 第33-34页 |
·求变思维法 | 第34-35页 |
·重构、移植与融合思维法 | 第35页 |
·想象、联想与幻想思维法 | 第35-37页 |
·综合思维法 | 第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构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 第38-48页 |
·概说 | 第38页 |
·平面解构与建构——立体主义的发端 | 第38-41页 |
·有规律解构(形式解构) | 第39页 |
·无规律解构(形式解构) | 第39-40页 |
·节点解构(形式解构) | 第40页 |
·意义解构(观念解构) | 第40页 |
·综合解构 | 第40-41页 |
·抽象表现——构成主义与风格派的发端 | 第41-45页 |
·半抽象 | 第42页 |
·完全抽象 | 第42页 |
·冷抽象 | 第42-43页 |
·热抽象 | 第43页 |
·综合抽象 | 第43-44页 |
·意象 | 第44-45页 |
·材料、工具、技法的综合表达——立体主义与达达主义的启示 | 第45-47页 |
·构成材料 | 第45-46页 |
·工具与技法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著及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