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工作 | 第12-13页 |
·论文结构简介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过程工程的基本原理及业务本体概念 | 第15-27页 |
·过程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 第15-16页 |
·以过程为核心的企业模型 | 第16-21页 |
·企业建模的现状 | 第16页 |
·企业模型体系结构 | 第16-21页 |
·本体技术 | 第21-26页 |
·本体的概念 | 第21-22页 |
·本体的构造方法 | 第22-23页 |
·本体描述语言 | 第23-24页 |
·本体的应用 | 第24-25页 |
·本体开发工具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复杂企业本体模型及企业过程建模技术 | 第27-33页 |
·复杂企业本体模型 | 第27-29页 |
·扩展的企业本体模型 | 第27-28页 |
·OWL描述的企业本体模型 | 第28-29页 |
·复杂企业过程建模技术 | 第29-32页 |
·复杂企业过程的建模方法 | 第29页 |
·分层式复杂企业过程的建模 | 第29-30页 |
·过程模型建造框架 | 第30-31页 |
·定义过程模型的指导原则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复杂企业过程本体柔性模拟技术 | 第33-50页 |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 | 第33-36页 |
·离散事件仿真中的基本概念 | 第33-34页 |
·排队论 | 第34页 |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的方法 | 第34-35页 |
·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流程 | 第35-36页 |
·过程本体内部的深度优先柔性模拟 | 第36-40页 |
·活动本体模拟 | 第37页 |
·组合活动本体模拟 | 第37-40页 |
·过程本体间的宽度优先协同调度模拟 | 第40-44页 |
·仿真子模型 | 第40-41页 |
·过程Agent的结构 | 第41-43页 |
·基于multi-agent的复杂企业过程分布式模拟 | 第43-44页 |
·过程AGENT的模拟技术 | 第44-49页 |
·调度策略 | 第44页 |
·资源分配模式 | 第44-45页 |
·克隆活动技术 | 第45页 |
·仿真钟的推进方法 | 第45-46页 |
·柔性模拟算法 | 第46-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复杂企业过程分布式模拟算法设计 | 第50-59页 |
·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算法 | 第50-54页 |
·逻辑进程LP范式 | 第50-51页 |
·保守机制 | 第51-53页 |
·乐观机制 | 第53页 |
·两种机制的比较 | 第53-54页 |
·复杂企业过程分布式模拟算法的设计 | 第54-57页 |
·过程Agent中的Lookahead | 第54-55页 |
·复杂企业过程分布式模拟时间同步算法 | 第55-57页 |
·复杂企业过程分布式模拟框架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企业过程模拟系统结构设计 | 第59-67页 |
·企业过程模拟系统体系结构 | 第59-63页 |
·子模拟系统体系结构 | 第59-62页 |
·企业过程模拟系统体系结构 | 第62-63页 |
·复杂企业过程模拟评价体系 | 第63-66页 |
·活动流 | 第63页 |
·信息流 | 第63-64页 |
·资源流 | 第64页 |
·成本流 | 第64-65页 |
·复杂企业过程综合评价指标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67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附录 | 第72-79页 |
科研与成果 | 第79-80页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9页 |
发表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