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随机数生成算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9页 |
1.绪论 | 第9-15页 |
·随机数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随机数生成的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伪随机序列的研究 | 第10-12页 |
·真随机数发生器的研究 | 第12-14页 |
·本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随机原理及其他基础理论 | 第15-31页 |
·密码学 | 第15-16页 |
·加密算法 | 第15-16页 |
·对称密码算法 | 第16页 |
·非对称密码算法 | 第16页 |
·随机及随机序列理论 | 第16-25页 |
·随机过程 | 第17-18页 |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 第18-19页 |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 第19-20页 |
·随机序列 | 第20-21页 |
·伪随机序列 | 第21页 |
·真随机序列 | 第21页 |
·随机序列的重要参数 | 第21-22页 |
·随机序列的评价 | 第22-23页 |
·随机序列的测试工具 | 第23页 |
·随机测试工具的意义 | 第23页 |
·基本的随机序列测试方法 | 第23-25页 |
·均匀性检验 | 第24页 |
·独立性检验 | 第24-25页 |
·熵 | 第25-27页 |
·熵的概念 | 第25-26页 |
·信息熵 | 第26-27页 |
·熵值的最大化 | 第27页 |
·混沌 | 第27-31页 |
·混沌的定义 | 第27-28页 |
·混沌的基本特性 | 第28-29页 |
·几种常见的混沌模型 | 第29-31页 |
3.伪随机数算法 | 第31-37页 |
·伪随机数 | 第31页 |
·伪随机数算法的设计 | 第31-37页 |
·冯·诺曼平方取中法 | 第32页 |
·线性同余法 | 第32-33页 |
·混合同余法 | 第33页 |
·乘同余法 | 第33页 |
·反馈位移寄存器法 | 第33-34页 |
·非线性同余法与逆同余法 | 第34-35页 |
·一般的非线性同余法 | 第34页 |
·逆同余法 | 第34-35页 |
·进位加法和借位减法 | 第35页 |
·组合发生器法 | 第35-37页 |
4.真随机数发生器 | 第37-43页 |
·真随机数与真随机源 | 第37页 |
·真随机序列与真随机数发生器的特点 | 第37-38页 |
·真随机数源 | 第38-43页 |
·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真随机数源 | 第38-39页 |
·人为随机源 | 第38-39页 |
·设备随机源 | 第39页 |
·其他的随机源 | 第39页 |
·基于CMOS电路的真随机数源 | 第39-41页 |
·热噪声 | 第39-40页 |
·散粒噪声 | 第40页 |
·接触噪声 | 第40页 |
·雪崩噪声 | 第40-41页 |
·突发噪声 | 第41页 |
·离散时间混沌映射随机源 | 第41页 |
·振荡采样随机源 | 第41-43页 |
5.基于动态数据的随机数发生器 | 第43-57页 |
·2进制序列表达式 | 第43页 |
·0-1生成函数 | 第43-44页 |
·物理随机源的选取及引入 | 第44-45页 |
·动态数据缓冲池PDBD | 第45-46页 |
·动态注入函数 | 第45页 |
·动态数据缓冲 | 第45-46页 |
·动态数据读取 | 第46页 |
·基本算法流程 | 第46-47页 |
·对算法的进一步改进 | 第47-51页 |
·对变量初值的调整 | 第47页 |
·引入步长变量及混沌系统 | 第47-48页 |
·对前次系统的数据进行保 | 第48页 |
·引入并行算法 | 第48-51页 |
·对改进算法的测试 | 第51-56页 |
·图像加密-解密测试 | 第51-53页 |
·敏感性测试 | 第53-55页 |
·均匀性测试 | 第55页 |
·通过性测试 | 第55-56页 |
·对测试结果的分析 | 第56-57页 |
6.总结和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65页 |
附录2 致谢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