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产生 | 第8-14页 |
第一节 马克恩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8-10页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来源 | 第10-11页 |
一 蒙昧时代的神话自然观 | 第10页 |
二 有机整体自然观 | 第10-11页 |
三 近代机械自然观 | 第11页 |
第三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产生 | 第11-14页 |
一 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第12-13页 |
二 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恶化现实的揭露及对其产生根源的深刻剖析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及其生态哲学思想 | 第14-22页 |
第一节 人与自然 | 第14-18页 |
一 人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界 | 第15页 |
二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第15-17页 |
三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 第17-18页 |
第二节 自然与社会 | 第18-22页 |
一 自然界是社会产生的基础 | 第18页 |
二 自然和社会彼此制约 | 第18-19页 |
三 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 | 第19-20页 |
四 实践是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 第20-22页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具体研究 | 第22-31页 |
第一节 对近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探析 | 第22-25页 |
一 认识论根源 | 第22-23页 |
二 阶级根源 | 第23-24页 |
三 社会根源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思路 | 第25-27页 |
一 尊重自然,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行为 | 第25页 |
二 从实践上促进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 | 第25-27页 |
三 消除人类发展的异化状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 | 第27页 |
第三节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 | 第27-31页 |
一 倡导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第27-28页 |
二 依靠科技进步,减少环境污染 | 第28-29页 |
三 调整社会结构,变革生产方式 | 第29-31页 |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哲学思想的重要意义 | 第31-39页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理论意义 | 第31-33页 |
一 从生态的角度再次论证了共产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 | 第31-32页 |
二 为确立新的生态自然观和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支持 | 第32页 |
三 为当今生态学、生态哲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 第32-33页 |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33-39页 |
一 解决全球性危机的哲学思考 | 第33-34页 |
二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 | 第34-35页 |
三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与科学发展观 | 第35-37页 |
四 马克思自然观与建设生态文明社会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中文摘要 | 第44-47页 |
ABSTRACT | 第47-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