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6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离散元的基本原理 | 第8-11页 |
·离散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8-10页 |
·离散元法的基本方程 | 第10-11页 |
·离散元法边界建模方法及其软件概述 | 第11-13页 |
·AutoCAD 软件及其二次开发工具 | 第13-15页 |
·AutoCAD 软件介绍 | 第13-14页 |
·二次开发工具Object ARX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第2章 基于二维CAD 模型的边界二维离散元法建模方法 | 第16-28页 |
·引言 | 第16页 |
·AutoCAD 数据库 | 第16-19页 |
·AutoCAD 数据库概述 | 第16-18页 |
·AutoCAD 数据库对象的ID | 第18-19页 |
·边界AutoCAD 模型的分解与几何信息获取 | 第19-22页 |
·AutoCAD 实体模型的分解 | 第19-21页 |
·边界AutoCAD 模型几何信息获取 | 第21-22页 |
·边界运动属性、材料特性设定和实体合并 | 第22-25页 |
·边界运动属性的设定 | 第22-23页 |
·材料特性的设定 | 第23-24页 |
·实体合并 | 第24-25页 |
·基于AutoCAD 模型的颗粒入口设置 | 第25-26页 |
·边界模型数据库的设计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基于二维CAD 模型的边界三维离散元法建模方法 | 第28-68页 |
·引言 | 第28-30页 |
·识别坐标系的创建 | 第30-34页 |
·确定坐标系原点 | 第31-34页 |
·验证坐标原点合法性及绘制坐标系 | 第34页 |
·设定识别的长度误差值与角度误差值 | 第34页 |
·CAD 模型的预处理 | 第34-38页 |
·实体选取与图纸空间ID 划分 | 第34-35页 |
·基本图元合并 | 第35-38页 |
·基本识别模块的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38-51页 |
·圆形模块的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38-40页 |
·空间圆弧模块的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40-45页 |
·多边形模块的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45-48页 |
·直线模块的设定及信息提取 | 第48页 |
·椭圆弧模块的设定及信息提取 | 第48-51页 |
·球面模块的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51页 |
·三维基本实体对象的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51-63页 |
·圆形平面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51-52页 |
·弓形、扇形平面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52页 |
·圆柱面、圆锥面、圆台面的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52-53页 |
·多面体的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53-54页 |
·球面、球冠面和球台面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54-55页 |
·非完整直圆柱面的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55页 |
·完整曲柱面、非完整曲柱面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55-57页 |
·椭球面设定及信息获取 | 第57-63页 |
·虚边界的建模方法 | 第63-64页 |
·规律分布实体的求解 | 第64-65页 |
·边界运动属性和材料特性设定 | 第65-66页 |
·离散元边界运动属性的设定 | 第65-66页 |
·离散元边界材料特性设定 | 第66页 |
·边界模型数据库的设计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软件开发及实例验证 | 第68-82页 |
·引言 | 第68-69页 |
·软件需求分析 | 第69-70页 |
·软件结构和主要功能 | 第70-73页 |
·软件主要结构模块 | 第70-71页 |
·软件的主要功能 | 第71-73页 |
·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 | 第73-74页 |
·软件测试及实例验证 | 第74-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全文总结 | 第82-85页 |
·全文总结 | 第82-83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摘要 | 第89-92页 |
ABSTRACT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