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作业过程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虚拟现实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现状 | 第11-12页 |
·实现虚拟现实的手段 | 第12-14页 |
·虚拟现实技术 | 第12-14页 |
·VC++编程 | 第14页 |
·视景驱动(场景管理)软件OpenGVS | 第14页 |
·DirectInput游戏杆编程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工作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工作内容 | 第15-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装载机作业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17-31页 |
·装载机工作装置的结构特点 | 第17-18页 |
·举升机构 | 第17-18页 |
·转斗机构 | 第18页 |
·装载机工作装置的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装载机工作装置中的四连杆机构分析 | 第19-20页 |
·装载机铲掘过程力学模型 | 第20-21页 |
·装载机举升机构力学模型 | 第21-23页 |
·举升机构力学模型建立 | 第21-22页 |
·举升机构力学模型分析 | 第22-23页 |
·装载机作业过程数学建模 | 第23-28页 |
·工作装置的机构运动分析 | 第23-26页 |
·工作机构运动微分方程 | 第26-28页 |
·数学模型分析 | 第28页 |
·装载机转向分析 | 第28-29页 |
·装载机行驶动力学模型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工作装置数学模型的解算 | 第31-40页 |
·方程组分析 | 第31页 |
·算法选择和介绍—龙格-库塔 | 第31-33页 |
·计算实现过程 | 第33页 |
·仿真计算实例 | 第33-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作业过程视景系统建模 | 第40-56页 |
·视景建模概述 | 第40-42页 |
·建模软件简介 | 第40-41页 |
·OpenFlight文件简介 | 第41-42页 |
·三维实体建模的关键技术 | 第42-46页 |
·仿真模型的渲染 | 第43-44页 |
·实例化对象的使用 | 第44页 |
·纹理映射技术 | 第44-46页 |
·消隐技术 | 第46页 |
·作业过程视景建模 | 第46-49页 |
·数据库的采集与处理 | 第47页 |
·地形场景的建立 | 第47-49页 |
·天空建模 | 第49页 |
·装载机模型的创建过程 | 第49-55页 |
·纹理照片的拍摄 | 第50页 |
·纹理照片的处理 | 第50-52页 |
·建立模型 | 第52-53页 |
·纹理和模型之间的互动 | 第53页 |
·模型整理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视景系统仿真 | 第56-73页 |
·仿真软件开发包简介 | 第56-60页 |
·OpenGVS开发包概述 | 第56-57页 |
·OpenGVS工具介绍 | 第57-59页 |
·OpenGVS坐标系 | 第59页 |
·OpenGVS程序基本流程 | 第59-60页 |
·作业过程仿真程序设计 | 第60-62页 |
·总体设计 | 第60页 |
·程序流程图 | 第60-62页 |
·作业过程仿真程序详细设计 | 第62-66页 |
·场景显示模块 | 第62-65页 |
·输入模块 | 第65-66页 |
·仿真程序中技术难点与解决办法 | 第66-68页 |
·工作装置运动干涉性分析 | 第66-67页 |
·铲斗铲土过程中装土量、溢土量的判定 | 第67页 |
·土壤深浅层次的处理 | 第67页 |
·斗内土表面的计算和纹理处理 | 第67-68页 |
·土壤从铲斗里卸落过程的纹理映射处理 | 第68页 |
·仿真程序关键技术 | 第68-71页 |
·碰撞检测 | 第68-71页 |
·回调函数技术 | 第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视景驱动程序实现 | 第73-81页 |
·软件开发前的准备 | 第73页 |
·三维视景系统的设计 | 第73-75页 |
·仿真的结果及画面 | 第75-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总结 | 第81-82页 |
·本文研究工作的不足 | 第82页 |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摘要 | 第87-90页 |
Abstract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