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方面编织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与现状 | 第9-13页 |
·AOP的基本要素 | 第10页 |
·AOP的优点 | 第10-11页 |
·几种主流AOP系统 | 第11-12页 |
·方面编织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和论文组织 | 第14-15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本章小节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方面编织策略研究进展 | 第16-29页 |
·方面编织策略 | 第16-20页 |
·方面实现策略 | 第16-18页 |
·方面织入时间策略 | 第18-20页 |
·方面的静态编织和动态编织 | 第20页 |
·几种主流AOP系统的编织机制 | 第20-27页 |
·AspectJ方面编织机制 | 第20-21页 |
·AspectWerkz方面编织机制 | 第21-23页 |
·SpringAOP方面编织机制 | 第23-24页 |
·JBossAOP方面编织机制 | 第24-25页 |
·JAC方面编织机制 | 第25-26页 |
·PROSE方面编织机制 | 第26-27页 |
·方面编织技术的选择 | 第27-28页 |
·本章小节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动态方面编织模型DAWEAVER | 第29-40页 |
·字节代码操作工具 | 第29-33页 |
·字节代码执行机制 | 第29-30页 |
·BCELAPI简介 | 第30-31页 |
·BCEL动态代码生成分析 | 第31-33页 |
·动态方面编织模型 | 第33-38页 |
·方面编织的关键问题 | 第33-34页 |
·DAWeaver编织模型 | 第34-36页 |
·DAWeaver的切入点模型 | 第36-38页 |
·DAWeaver的通知模型 | 第38页 |
·基于DAWEAVER的方面化构件组装平台 | 第38-39页 |
·本章小节 | 第39-40页 |
第四章 DAWEAVER关键技术 | 第40-49页 |
·方面容器实现机制 | 第40-44页 |
·Before通知执行过程 | 第41-42页 |
·After通知执行过程 | 第42-43页 |
·Around通知执行过程 | 第43-44页 |
·类文件修改实现机制 | 第44-47页 |
·分析目标类文件 | 第44-45页 |
·插入连接点信息 | 第45-47页 |
·DAWEAVER的动态编织 | 第47-48页 |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第五章 DAWEAVER系统及性能分析 | 第49-54页 |
·可视化方面部署及开发环境 | 第49页 |
·系统示例 | 第49-52页 |
·性能分析 | 第52-53页 |
·本章小节 | 第53-5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4-57页 |
·研究开发总结 | 第54-55页 |
·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