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出口信用保险的性质与作用 | 第12-31页 |
第一节 出口信用保险的界定 | 第12-15页 |
一、出口信用保险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出口信用保险的特点 | 第13-15页 |
第二节 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 | 第15-16页 |
一、有利于出口商防范和控制出口收汇风险 | 第15页 |
二、有利于出口商采取灵活的贸易结算方式 | 第15-16页 |
三、有利于出口商获得融资 | 第16页 |
第三节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运行模式 | 第16-22页 |
一、我国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运作模式 | 第16-18页 |
二、我国出口卖方信贷保险的运作模式 | 第18-20页 |
三、我国出口买方信贷保险的运作模式 | 第20-22页 |
第四节 出口信用保险法律关系 | 第22-31页 |
一、出口信用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 | 第22-29页 |
二、出口信用保险法律关系的客体 | 第29-30页 |
三、出口信用保险法律关系的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依据 | 第31-35页 |
第一节 出口信用保险的国际法律体系 | 第31-33页 |
一、出口信用保险与OECD《官方支持的出口信贷行动的安排》 | 第31-32页 |
二、出口信用保险与伯尔尼协会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立法现状 | 第33-35页 |
一、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主体的适用法 | 第33-34页 |
二、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合同的适用法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风险 | 第35-44页 |
第一节 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风险的分类 | 第35-37页 |
一、商业风险与国家风险 | 第35-36页 |
二、短期风险与中长期风险 | 第36页 |
三、特定风险和总括风险 | 第36页 |
四、出口收汇风险和贷款回收风险 | 第36页 |
五、出运前风险和出运后风险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中国信保承保风险 | 第37-38页 |
一、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综合保险承保风险 | 第37-38页 |
二、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风险 | 第38页 |
第三节 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风险的限制 | 第38-41页 |
一、一些国家及地区对外国成分的限制 | 第38-39页 |
二、美国进出口银行对外国成分的限制 | 第39-40页 |
三、我国对外国成分的限制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出口信用保险承保的国家风险问题 | 第41-44页 |
一、我国通行观点 | 第41页 |
二、其他国家做法 | 第41-42页 |
三、我国排除国内国家风险的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出口信用保险的法律原则 | 第44-51页 |
第一节 一般保险的基本原则 | 第44-47页 |
一、可保利益原则 | 第44-45页 |
二、最大诚信原则 | 第45-46页 |
三、损害补偿原则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出口信用保险的特殊原则 | 第47-51页 |
一、风险共担原则 | 第47-48页 |
二、买方信用限额申请原则 | 第48-49页 |
三、赔款等待期原则 | 第49页 |
四、统保原则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出口信用保险相关的法律问题 | 第51-62页 |
第一节 出口信用保险下融资银行的法律风险 | 第51-52页 |
一、保单解除带来的风险 | 第51页 |
二、保单除外责任带来的风险 | 第51-52页 |
三、保单赔偿限额带来的风险 | 第52页 |
四、投保企业不积极索赔的风险 | 第52页 |
第二节 出口信用保险与 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 第52-57页 |
一、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规定 | 第52-54页 |
二、《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j)项的认定 | 第54-55页 |
三、《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k)项的认定 | 第55-56页 |
四、《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j)项与(k)项的逆向解释 | 第56-57页 |
第三节 出口信用保险与其他贸易融资制度的比较 | 第57-60页 |
一、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信贷担保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 第57-59页 |
二、出口信用保险与出口保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 第59-60页 |
第四节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面临的发展问题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后记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