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0页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有关养老体系的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Samuelson叠代模型 | 第11-12页 |
·Aaron生产和投资模型 | 第12页 |
·研究框架的新发展 | 第12-13页 |
·国外学术界关于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的学术争论 | 第13-18页 |
·争论1 PAYGO降低私人储蓄率 | 第14-16页 |
·争论2: FF比PAYGO更能应对养老支付危机 | 第16-17页 |
·争论3:是否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转轨——养老制度转轨成本论述 | 第17-18页 |
·争论4:PAYGO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扭曲效应 | 第18页 |
·有关中国应该采取何种养老体系的争论 | 第18-23页 |
·有关中国养老体系转轨成本的研究 | 第23-25页 |
·中国养老体系转轨成本 | 第23-24页 |
·中国养老成本的消化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社会转轨成本分析 | 第25-31页 |
·社会财政成本 | 第26-30页 |
·人口因素Gt和Nt | 第27-28页 |
·收入因素Ht和ω_t~il_t~i | 第28-29页 |
·其它因素RRt和θ | 第29-30页 |
·社会隐性养老债务(IPD)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城镇工作一代人转轨成本分析 | 第31-36页 |
·对城镇工作一代人影响 | 第31-34页 |
·对企业影响 | 第34-35页 |
·对政府财政影响 | 第35-36页 |
第五章 消化养老体系转轨成本的国际借鉴 | 第36-49页 |
·改革PAYGO DB体系的历史原因 | 第36-39页 |
·智利模式下的转轨成本 | 第39-43页 |
·转轨成本的处理 | 第40-41页 |
·智利模式下的隐性债务(IPD) | 第41-43页 |
·转轨成本与NDC模式 | 第43-45页 |
·NDC模式内容 | 第43页 |
·NDC模式优点 | 第43-45页 |
·仍采取PAYGO DB发达国家的借鉴 | 第45-47页 |
·对中国的借鉴 | 第47-49页 |
第六章 如何摊销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转轨成本 | 第49-62页 |
·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转轨成本的承担者 | 第49-50页 |
·对消化转轨成本相关方案的讨论 | 第50-57页 |
·降低养老金水平 | 第50-51页 |
·提高退休年限 | 第51-52页 |
·扩大养老体系覆盖面 | 第52-54页 |
·利用资本市场 | 第54-55页 |
·划转国有资产 | 第55-56页 |
·动用外汇储备 | 第56页 |
·建立NDC体系 | 第56-57页 |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7-62页 |
·本文结论 | 第57-58页 |
·政策建议 | 第58-62页 |
尾注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