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厂石灰添加自动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0页 |
·石灰添加控制的现状 | 第10-12页 |
·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思想 | 第12-13页 |
·石灰添加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3页 |
·本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矿浆pH值的检测及石灰添加工艺流程 | 第16-24页 |
·pH传感器检测原理概述 | 第16-20页 |
·工作电极 | 第16-18页 |
·玻璃指示电极 | 第16-18页 |
·锑电极 | 第18页 |
·参比电极 | 第18-19页 |
·pH传感器的电压输出 | 第19-20页 |
·传感器电极的选择 | 第20页 |
·传感器的选用 | 第20-21页 |
·传感器的放置位置 | 第21页 |
·石灰添加工艺简介 | 第21-22页 |
·石灰添加机的选择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24-34页 |
·Smith预估控制 | 第24-26页 |
·模糊控制 | 第26-27页 |
·采样PI控制 | 第27-34页 |
·采样调节参数的工程整定 | 第30-31页 |
·采样周期Ts | 第30页 |
·在线采样时间△t_c | 第30页 |
·静态放大倍数K_c和其积分时间T_i的确定 | 第30-31页 |
·采样控制质量分析 | 第31-32页 |
·采样控制系统工程实施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 第32-34页 |
·采样周期对闭环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影响 | 第32页 |
·采样调节器参数的约束 | 第32-33页 |
·采样周期Ts的调整 | 第33页 |
·对采样信号应尽量减少有效信号丢失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下位机硬件设计 | 第34-46页 |
·系统硬件结构概述 | 第34-35页 |
·AT89S51的硬件介绍 | 第35-36页 |
·系统时钟电路 | 第35-36页 |
·信号采集、调理与输入电路 | 第36-39页 |
·传感器的选用 | 第36页 |
·信号调理电路 | 第36-37页 |
·A/D转换及其与单片机的接口 | 第37-39页 |
·系统人机通道 | 第39-41页 |
·显示电路 | 第39-40页 |
·键盘接口电路 | 第40-41页 |
·系统串行通讯 | 第41-43页 |
·RS232 | 第41页 |
·RS485 | 第41-43页 |
·E~2PROM | 第43页 |
·输出通道的设计 | 第43-46页 |
·DAC0832 | 第43-44页 |
·变频器 | 第44页 |
·变频器的选择 | 第44页 |
·单片机与变频器的接口电路 | 第44-46页 |
第五章 下位机软件设计及抗干扰技术研究 | 第46-60页 |
·系统软件的设计思想 | 第46-47页 |
·石灰添加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47页 |
·主程序 | 第47页 |
·键盘处理子程序 | 第47-52页 |
·按键的检测 | 第49页 |
·置标志位子程序 | 第49-52页 |
·参数设置子程序 | 第52页 |
·显示程序 | 第52-53页 |
·I~2C程序 | 第53-55页 |
·A/D转换程序 | 第55页 |
·报警子程序 | 第55页 |
·控制算法程序 | 第55-56页 |
·调试 | 第56-57页 |
·安全可靠性分析 | 第57-60页 |
第六章 系统组态 | 第60-69页 |
·"组态王"软件简介 | 第60页 |
·通讯功能的实现 | 第60-66页 |
·通讯协议 | 第61-64页 |
·串行口的设置 | 第61页 |
·单片机的逻辑名称和设备地址设置 | 第61页 |
·通讯参数 | 第61-62页 |
·数据传输格式 | 第62页 |
·时序 | 第62-63页 |
·协议说明 | 第63-64页 |
·数据库的定义 | 第64-65页 |
·单片机通讯程序设计 | 第65-66页 |
·串口中断程序 | 第65页 |
·接收数据的CRC效验 | 第65页 |
·部分主程序 | 第65-66页 |
·系统监控界面的结构 | 第66-69页 |
·工艺流程图界面 | 第66页 |
·报表系统 | 第66-67页 |
·历史趋势曲线 | 第67-68页 |
·报警窗口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4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5页 |
附录C 控制器电路板 | 第75-76页 |
附录D 部分函数 | 第76-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