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6页 |
|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7-8页 |
|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8-15页 |
| ·基于凸轮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 第9-12页 |
| ·无凸轮轴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 第12-14页 |
| ·我国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可变气门正时影响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基本原理 | 第16-27页 |
| ·汽油机排气污染物的生成机理和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 ·CO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6页 |
| ·HC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 ·NOx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17-19页 |
| ·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对各排气污染物的影响 | 第19-22页 |
| ·VVT影响CO排放的原理 | 第19-20页 |
| ·VVT影响HC排放的原理 | 第20-21页 |
| ·VVT影响NOx排放的原理 | 第21-22页 |
| ·VVT的不同实现方式对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22-25页 |
| ·进气凸轮相位连续可变 | 第22-23页 |
| ·排气凸轮相位连续可变 | 第23-24页 |
| ·进排气等相位调节 | 第24页 |
| ·进排气独立相位调节 | 第24-25页 |
| ·可变气门正时的控制策略 | 第25-26页 |
| ·本章小节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CVCP 系统组成、原理、影响因素及在发动机上的布置 | 第27-37页 |
| ·CVCP系统的组成 | 第27-32页 |
| ·凸轮相位器和油压控制阀的结构组成 | 第27-29页 |
| ·凸轮相位器和油压控制阀的工作原理 | 第29-32页 |
| ·CVCP系统的控制原理 | 第32-33页 |
| ·CVCP系统的布置方案 | 第33-34页 |
| ·原机结构介绍 | 第33页 |
| ·CVCP系统在发动机上的布置 | 第33-34页 |
| ·影响相位器工作特性因素的研究 | 第34-36页 |
| ·供油油路对相位器工作特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机油温度对相位器工作特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本章小节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实验方案及主要实验内容 | 第37-49页 |
| ·实验方案的确定 | 第37页 |
| ·实验测试设备及仪器介绍 | 第37-44页 |
| ·主要硬件系统 | 第37-41页 |
| ·标定采用的软件系统 | 第41页 |
| ·曲轴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布置 | 第41-44页 |
| ·主要实验内容 | 第44-48页 |
| ·可变气门执行机构的正确性验证 | 第44-46页 |
| ·电控系统基本控制模型的标定 | 第46-47页 |
| ·点火提前角的确定 | 第47页 |
| ·VVT相位确定 | 第47-48页 |
| ·本章小节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49-63页 |
| ·VVT相位的选点标准 | 第49-53页 |
| ·VVT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影响 | 第53-62页 |
| ·负荷特性下标定VVT与原机配气相位排放数据的对比分析 | 第53-60页 |
| ·标定VVT与原机配气相位下排放数据的三维坐标图分析 | 第60-62页 |
| ·本章小节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第63-65页 |
|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 ·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8-69页 |
| 附录 | 第69-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