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小贴子搅动大传播--论网络信源与新闻传播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新闻传播领域冒出的“新事物”第9-16页
   ·背景第9-11页
     ·“华南虎”与“嫦娥”带来的启示第9-11页
     ·“新事物”正在产生大影响第11页
   ·网络信源的定义第11-13页
     ·信源和新闻来源第11-12页
     ·网络信源的定义第12-13页
   ·文献综述第13-16页
     ·研究文献少第13-14页
     ·本文具有原创性第14-16页
第二章 网络信源与新闻第16-26页
   ·传统媒体新闻采用网络信源的现状第16-18页
     ·《成都商报》的统计数据第16-17页
     ·数据分析第17-18页
     ·网络成为新闻信源所占比例不小第18页
   ·网络信源分类及特点第18-23页
     ·网络信源的分类第18-22页
     ·网络信源的特点第22-23页
   ·网络信源成为新闻线索的标准第23-26页
第三章 网络成为传统媒体新闻信源的原因第26-34页
   ·技术成因——web2.0 时代的到来第26-28页
     ·何谓web2.0第26-27页
     ·web2.0 与web1.0 的区别第27页
     ·web2.0 的主要特征第27-28页
   ·社会成因——全民表达时代第28-31页
     ·公民表达“加速”第28-30页
     ·网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欲望增强第30-31页
   ·市场成因——传统媒体应对网络时代第31-34页
     ·新媒体侵蚀传统媒体市场份额第32页
     ·传统媒体之间的同质化第32-34页
第四章 网络信源冲击新闻传播过程第34-44页
   ·传者变化——全民传播第34-36页
     ·传统传播中的传者本位第34-35页
     ·web2.0 带来的传受变化第35-36页
   ·“螺旋”作用减弱第36-37页
     ·沉默的螺旋第36页
     ·“螺旋”的减弱第36-37页
   ·网络开始为传统媒体设置议程第37-39页
     ·拟态环境和议程设置理论第37-38页
     ·网络具有议程设置的功能第38-39页
     ·网络议程的形成第39页
   ·网络信源下传播的“两级把关”第39-44页
     ·“把关人”理论第40页
     ·web2.0 时代的“一级把关”第40-42页
     ·传统媒体对网络信源的“二级把关”第42-44页
第五章 网络信源与社会、传统媒体第44-57页
   ·网络信源对社会的正面效应第44-47页
     ·扩大公众的言论表达权第44-45页
     ·实现网络舆论监督第45-46页
     ·延伸传统新闻媒体的触觉第46页
     ·网络信源映射社会交往之变第46-47页
   ·网络信源对社会的负面效应第47-53页
     ·网络暴力第47-48页
     ·网络流言第48-49页
     ·假新闻第49-50页
     ·案例——陈冠希“艳照门”对网络信源的考量第50-53页
   ·应对网络信源——传统媒体的作为第53-57页
     ·介入:纳网络信源为己用第54-55页
     ·求证:为网络信源验明正身第55页
     ·引导:把关人向引路人转化——引导网络舆论第55-57页
结语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致谢第61-62页
个人简历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报纸应对危机的策略研究--2006~2008年的美国报业改革
下一篇:我国报纸活动营销现状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