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岩体力学性质及应力理论分析论文

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及应用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目录第10-14页
1 绪论第14-30页
   ·问题的提出第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6页
     ·岩石蠕变本构模型研究现状第15-21页
     ·系统辨识研究第21-26页
     ·时变参数及非定常模型第26页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26-27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7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7-30页
2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第30-46页
   ·PSO算法原理第30-31页
   ·PSO算法流程第31-32页
   ·粒子群算法的社会行为分析第32-34页
     ·与其它进化算法的比较第32-33页
     ·两种基本进化模型第33-34页
   ·设计PSO算法的基本原则及步骤第34-37页
     ·设计PSO的基本原则第34-35页
     ·设计PSO算法的步骤第35-36页
     ·算法的伪代码表示第36-37页
   ·PSO算法的改进第37-45页
     ·PSO算法改进与发展第37-40页
     ·复合粒子群算法的提出第40-42页
     ·HPSO算法的流程第42-44页
     ·算法评价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3 岩石粘弹性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第46-70页
   ·系统辨识原理及基本概念第46-53页
     ·系统和模型第46-47页
     ·系统辨识的定义第47-49页
     ·系统辨识中的基本概念第49-51页
     ·系统辨识的内容和步骤第51-53页
   ·岩石粘弹性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第53-61页
     ·岩石粘弹性本构模型的一般表达式第54-57页
     ·准则函数的确立第57-60页
     ·模型阶次的确定第60页
     ·模型检验第60-61页
   ·HPSO在岩石粘弹性模型辨识中的应用第61-62页
   ·基于HPSO的粘弹性模型辨识程序第62-64页
   ·工程应用第64-68页
     ·工程概况第64-66页
     ·辨识过程第66-67页
     ·结果检验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4 岩石粘塑性蠕变本构模型的辨识第70-90页
   ·引言第70页
   ·岩石粘塑性蠕变模型的辨识原理第70-82页
     ·岩石粘塑性蠕变模型的一般表达式第71-72页
     ·有限元解析计算过程第72-80页
     ·粘塑性模型辨识求解步骤第80-82页
   ·HPSO-FEM程序设计第82-86页
     ·程序使用及控制变量说明第84-86页
     ·复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应用第86页
   ·程序计算效果验证第86-89页
     ·算例说明第87-88页
     ·效果验证第88-89页
     ·讨论与分析第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5 基于模型辨识的围岩变形预测第90-104页
   ·围岩变形超前预测方法对比第90-92页
   ·基于模型辨识的围岩变形预测第92-94页
     ·模型辨识预测方法的优势第92-93页
     ·模型辨识预测方法步骤第93-94页
   ·隧道围岩变形超前预测第94-102页
     ·工程实例概况第94-95页
     ·实测数据预处理第95-97页
     ·围岩蠕变模型辨识第97-101页
     ·围岩变形超前预测第101-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6 岩石非定常蠕变本构模型辨识第104-126页
   ·引言第104页
   ·单轴压缩蠕变实验结果第104-106页
   ·定常模型辨识第106-114页
     ·模型类属的确定第106-107页
     ·辨识结果分析第107-114页
   ·非定常模型辨识第114-119页
     ·时效蠕变参数确定第114-117页
     ·辨识结果分析第117-119页
   ·与定常结果对比分析第119-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126页
7 非定常本构模型在FLAC~(3D)中的开发第126-144页
   ·引言第126-127页
   ·FLAC~(3D)简介第127-130页
     ·FLAC3D基本原理第127-128页
     ·FLAC3D程序的内置模型第128页
     ·FLAC3D内嵌语言FISH第128-129页
     ·FLAC~(3D)计算过程第129-130页
   ·FLAC3D的二次开发第130-136页
     ·非定常蠕变本构开发的基本原理第131-133页
     ·非定常蠕变本构开发的主要内容第133-135页
     ·非定常蠕变本构开发中的关键问题第135-136页
   ·仿真验证第136-142页
   ·讨论第142页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8 总结及展望第144-146页
   ·论文所做的工作及结论第144-145页
   ·论文进一步研究工作展望第145-146页
参考文献第146-152页
附录A第152-158页
作者简介第158-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团队冲突理论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下一篇:成效导向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