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守望中书写工业文明的诗意--论李铁新世纪工业小说创作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Contents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一)工业小说的概念界定及流变 | 第10-11页 |
(二)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工业小说的发展历程 | 第11-14页 |
(三)在尴尬中反思——工业小说的现状及问题 | 第14-15页 |
(四)李铁的人生经历及小说创作 | 第15-16页 |
一、小工厂、大社会——李铁小说的背景环境 | 第16-26页 |
(一)工厂——工人的精神家园 | 第16-22页 |
(二)城乡——文明的冲突对立 | 第22-23页 |
(三)家庭——底层的生存映像 | 第23-26页 |
二、小人物、大光芒——李铁小说的人物形象 | 第26-32页 |
(一)从自我牺牲到自我坚持——女性工人形象 | 第26-28页 |
(二)从技术崇拜到精神迷失——技术工人形象 | 第28-29页 |
(三)从建设英雄到价值失范——领导者形象 | 第29-31页 |
(四)从向往城市到人性扭曲——边缘化及异化者形象 | 第31-32页 |
三、现实主义的诗意表达——李铁小说的叙事艺术 | 第32-37页 |
(一)在写实中表现工业的诗意 | 第32-33页 |
(二)在对比中塑造人物的形象 | 第33-34页 |
(三)在悖论中揭示社会和人性的复杂 | 第34-35页 |
(四)在画面美中映衬人物的悲剧 | 第35-37页 |
四、工业题材的守望者——李铁小说创作的价值及局限 | 第37-40页 |
(一)对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笔耕不辍 | 第37页 |
(二)对工业题材小说创作的积极开拓 | 第37-38页 |
(三)对李铁模式化写作痕迹的审视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