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3 本文结构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公共财政与政府投资的界定 | 第14-24页 |
1 公共财政的界定 | 第14-16页 |
·公共财政的定义 | 第14页 |
·公共财政的实质及其基本特征 | 第14-15页 |
·公共财政的实质 | 第14-15页 |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 第15页 |
·公共财政的职能 | 第15-16页 |
·资源配置职能 | 第15-16页 |
·收入分配职能 | 第16页 |
·经济稳定职能 | 第16页 |
·监督管理职能 | 第16页 |
2 政府投资的界定及特征 | 第16-24页 |
·政府投资的概念 | 第17-18页 |
·政府投资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政府投资的作用 | 第19-21页 |
·政府投资可以降低私人投资的成本 | 第19页 |
·政府投资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 第19-21页 |
·政府投资项目的特征 | 第21-24页 |
·政府投资项目主要是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 | 第21页 |
·政府投资项目一般为周期长的超大型项目 | 第21-22页 |
·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程序更规范 | 第22页 |
·政府投资项目社会关注面广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基于公共财政视角分析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 | 第24-41页 |
1 公共财政介入的领域 | 第24页 |
2 政府投资中公共财政介入的项目 | 第24-25页 |
3 以淮安市为例,公共财政介入的投资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25-41页 |
·淮安市公共财政收支及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完成情况 | 第25-32页 |
·淮安市近五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情况与目标的比较 | 第26-27页 |
·淮安市近五年政府投资完成情况 | 第27-32页 |
·淮安市公共财政介入的投资项目的分析 | 第32-41页 |
·淮安市公共财政介入的投资项目的正面影响 | 第32-37页 |
·淮安市公共财政介入的投资项目的负面影响 | 第37-41页 |
第四章 我国目前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 | 第41-48页 |
1 目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模式 | 第41-44页 |
·我国现行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框架 | 第41-42页 |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主要模式 | 第42-44页 |
·项目法人型 | 第43页 |
·工程指挥部型 | 第43页 |
·基建处型 | 第43页 |
·专业机构型 | 第43-44页 |
2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44-48页 |
·项目法人实体缺位 | 第44-45页 |
·机构重复设置,管理水平低下 | 第45页 |
·项目决策机制缺乏科学性 | 第45-46页 |
·招投标不规范 | 第46页 |
·管理缺乏专业性 | 第46-47页 |
·政府监控不力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加强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48-58页 |
1 从制度上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 | 第48-50页 |
·政府加强投资机会研究与挖掘 | 第48页 |
·政府加强投资项目的立项管理 | 第48-49页 |
·政府加强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 | 第49页 |
·政府加强投资项目实施的管理 | 第49-50页 |
·政府加强投资项目的分类管理 | 第50页 |
·政府加强投资项目建设方式的优化管理 | 第50页 |
·政府加强投资项目的风险管理 | 第50页 |
2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 | 第50-56页 |
·通过财政预算对政府投资项目进行资金预算管理 | 第51页 |
·加强财政投资的项目拨款评审管理 | 第51-52页 |
·对政府投资的项目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 | 第52-53页 |
·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 第53页 |
·建立投资项目财政跟踪评审机制 | 第53页 |
·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代建制 | 第53-55页 |
·建立政府投资效益评价体系 | 第55-56页 |
3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 第56-58页 |
总结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