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动物疫病口岸防控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4页 |
| 1 前言 | 第14-16页 |
| 2 概述 | 第16-24页 |
| ·概念和范畴 | 第16页 |
| ·起源和发展 | 第16-19页 |
| ·世界动物检疫起源和发展 | 第17-18页 |
| ·SPS协定 | 第18页 |
| ·中国进出境动物检疫起源和发展 | 第18-19页 |
| ·动物疫病在全球的流行情况 | 第19-20页 |
| ·危害和影响 | 第20-24页 |
| ·对养殖业的影响 | 第20-21页 |
| ·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 | 第21-22页 |
| ·对生态安全的影响 | 第22页 |
| ·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对贸易的影响 | 第23-24页 |
| 3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理论 | 第24-43页 |
| ·防控动物传染病的基本要素 | 第24页 |
|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的途径 | 第24页 |
| ·进口动物及其产品的风险分析 | 第24-33页 |
| ·原则和优先顺序 | 第25页 |
| ·危害确认 | 第25-26页 |
| ·风险评估 | 第26-33页 |
| ·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与传入风险 | 第33-35页 |
| ·疫病诊断方法的选择 | 第33-34页 |
| ·检测方法与传入风险分析 | 第34-35页 |
|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管理措施 | 第35-37页 |
| ·控制和降低释放风险的管理措施 | 第35-36页 |
| ·控制和降低暴露风险的管理措施 | 第36页 |
| ·特殊措施 | 第36-37页 |
| ·外来动物疫病传播的典型案例 | 第37-43页 |
| ·高致病性禽流感 | 第37-38页 |
| ·蓝舌病 | 第38-39页 |
| ·非洲猪瘟 | 第39-40页 |
| ·西尼罗热 | 第40-41页 |
| ·尼帕病 | 第41-43页 |
| 4 国外对外来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状况 | 第43-63页 |
| ·国际组织 | 第43-44页 |
| ·发达国家控制外来动物疫病状况 | 第44-63页 |
| ·美国、加拿大 | 第44-48页 |
| ·新西兰、澳大利亚 | 第48-51页 |
| ·欧盟 | 第51-54页 |
| ·主要特点 | 第54-63页 |
| 5 我国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分析 | 第63-93页 |
| ·法律法规 | 第63-64页 |
| ·主管机构和职责分工 | 第64-66页 |
| ·农业部 | 第64-65页 |
| ·国家质检总局 | 第65-66页 |
| ·我国开放的口岸状况 | 第66-67页 |
| ·我国防控外来动物疫病的状况 | 第67-70页 |
| ·进口动物及其产品中截获疫情疫病情况 | 第67-69页 |
| ·我国近年来新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 | 第69-70页 |
|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分析 | 第70-86页 |
| ·传入媒介分析 | 第70-73页 |
| ·传入途径分析 | 第73-75页 |
| ·进口动物检疫风险分析 | 第75-86页 |
| ·外来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 第86-87页 |
| ·重大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 第86-87页 |
| ·其他动物疫病传入风险 | 第87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87-93页 |
| ·国家防控动物疫病的战略目标不明确、执行不力 | 第88-89页 |
| ·相关立法机制不顺,法律法规和标准滞后 | 第89页 |
| ·技术力量不足 | 第89-90页 |
| ·动物疫病监测、控制与补偿体系不完善 | 第90页 |
| ·风险分析不足,风险管理有漏洞 | 第90-91页 |
| ·市场准入标准不统一 | 第91页 |
| ·口岸检疫设施和能力不足 | 第91-92页 |
| ·协同执法力度不够 | 第92-93页 |
| 6 有关对策和建议 | 第93-99页 |
| ·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 | 第93-94页 |
| ·确定适当的保护水平 | 第94页 |
| ·加强风险分析和检疫准入工作 | 第94页 |
| ·指定进口动物口岸 | 第94-95页 |
| ·加强口岸能力建设 | 第95-96页 |
| ·加强一线能力建设 | 第95页 |
| ·严查从疫区进口动物和相关产品 | 第95-96页 |
| ·严厉打击非法进口渠道 | 第96页 |
| ·主动监测防疫 | 第96页 |
| ·加强旅邮检工作 | 第96页 |
| ·加强疫情疫病监控 | 第96-97页 |
| ·动物身份识别和追溯体系 | 第96页 |
| ·疫情疫病监控体系 | 第96-97页 |
| ·建立利益共同、责任分摊的补偿机制 | 第97页 |
| ·加强实验室规划和建设,提升技术实力 | 第97-98页 |
| ·完善应急反应体系 | 第98页 |
| ·加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 | 第98-99页 |
| 7 外来动物疫病应急实施计划 | 第99-112页 |
| ·目标 | 第99页 |
| ·重点控制的外来动物疫病名录 | 第99页 |
| ·外来动物疫病防控管理体系 | 第99-101页 |
| ·疫病控制策略 | 第101-105页 |
| ·疫病基本情况 | 第101页 |
| ·控制和扑灭的原则 | 第101页 |
| ·控制方法和原则 | 第101页 |
| ·重要外来动物疫病影响的主要动物种类 | 第101-102页 |
| ·重要外来动物疫病的扑灭策略 | 第102-104页 |
| ·监控和应对措施 | 第104-105页 |
| ·补偿原则 | 第105页 |
| ·应急程序和反应 | 第105-110页 |
| ·战略层面 | 第105页 |
| ·策划层面 | 第105页 |
| ·执行层面 | 第105-106页 |
| ·应急反应 | 第106页 |
| ·应急反应状态与对应的反应级别 | 第106-108页 |
| ·重要外来动物疫病的实施应对关键步骤时间限制 | 第108-110页 |
| ·疫情信息的公开与交流 | 第110-112页 |
| 8 结语 | 第112-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18页 |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