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1 小麦麸皮的结构与组分 | 第11-14页 |
·小麦麸皮的结构 | 第11页 |
·小麦麸皮的组分 | 第11-14页 |
·抗氧化物质 | 第11-12页 |
·膳食纤维 | 第12页 |
·蛋白质 | 第12-13页 |
·淀粉 | 第13页 |
·植酸酶 | 第13-14页 |
·β-淀粉酶 | 第14页 |
·灰分 | 第14页 |
2 小麦麸皮加工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膳食纤维 | 第14-15页 |
·蛋白质 | 第15页 |
·淀粉 | 第15页 |
·抗氧化物质 | 第15-17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23页 |
第二章 麦麸蛋白超声波-酶法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23-35页 |
1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概述 | 第23-24页 |
·试验设计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5页 |
第三章 小麦麸皮淀粉的分离制备 | 第35-42页 |
1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概述 | 第35-36页 |
·试验设计 | 第36页 |
·中性蛋白酶处理 | 第36页 |
·稀碱溶液处理 | 第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6-39页 |
·中性蛋白酶处理 | 第36-38页 |
·分离条件对淀粉产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分离条件对淀粉中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稀碱溶液处理 | 第38-39页 |
·NaOH浓度对麸皮淀粉产量的影响 | 第38页 |
·反应时间对麸皮淀粉产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第四章 小麦麸皮淀粉特性分析 | 第42-51页 |
1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概述 | 第42页 |
·小麦麸皮淀粉的制备 | 第42页 |
·测定方法 | 第42-43页 |
·理化性质测定 | 第43页 |
·淀粉粒级分布 | 第43页 |
·淀粉粒膨胀特性测定 | 第43页 |
·淀粉粒糊化特性测定 | 第43页 |
·淀粉结晶度的测定 | 第43页 |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蛋白质和淀粉含量 | 第43-44页 |
·膨胀势和淀粉组分 | 第44-45页 |
·粒度分布 | 第45页 |
·糊化特性 | 第45-47页 |
·晶体特性 | 第47-48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第五章 小麦麸皮中类黄酮、蛋白质、淀粉及膳食纤维的分离制备 | 第51-65页 |
1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概述 | 第52页 |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工艺流程 | 第52页 |
·项目测定 | 第52页 |
·结果计算 | 第52页 |
·数据分析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1页 |
·类黄酮的提取 | 第52页 |
·麦麸蛋白的提取 | 第52-56页 |
·pH值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 第52-54页 |
·反应时间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 第54页 |
·固液比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 第54-55页 |
·反应温度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 | 第55页 |
·正交试验确定蛋白提取最佳条件 | 第55-56页 |
·酸沉淀蛋白的回收 | 第56页 |
·固形物中蛋白的分解 | 第56-61页 |
·回收小麦麸皮淀粉及膳食纤维 | 第61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65-73页 |
1 讨论 | 第65-68页 |
·影响小麦麸皮蛋白分离工艺的因素 | 第65-66页 |
·影响小麦麸皮淀粉分离工艺的因素及麸皮淀粉的理化特性 | 第66-67页 |
·影响小麦麸皮淀粉分离工艺的因素 | 第66-67页 |
·麸皮淀粉的理化特性 | 第67页 |
·影响小麦麸皮中类黄酮、蛋白、淀粉以及膳食纤维等分离的因素 | 第67-68页 |
·研究展望 | 第68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8页 |
2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