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工程地质学论文--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论文--地面沉降论文

隧道穿越既有线托换施工中的微沉降控制技术应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13页
1 地铁建设中穿越既有线路的托换问题第13-24页
   ·基础托换技术概述第13-14页
   ·基础托换技术分类第14页
   ·桩基托换第14-15页
   ·隧道对桩基托换的影响分类第15-16页
   ·轨道交通建设中轨道线路的相互穿越问题第16-17页
   ·既有线路轨道沉降控制标准第17-19页
   ·地铁建设工程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第19-20页
   ·近年来国内外隧道穿越既有轨道线路工程案例第20-22页
   ·隧道穿越既有轨道线路的主要施工方法及其不足第22页
   ·小结第22-24页
2 同步顶升控制技术第24-36页
   ·同步顶升控制技术的历史发展第24-25页
   ·同步顶升控制技术在现代工程应用第25-28页
   ·同步顶升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第28-29页
   ·同步顶升控制液压系统第29-31页
   ·同步顶升施工的实施第31-34页
     ·顶升点的选取第31-32页
     ·顶升工况分析第32-34页
   ·同步顶升技术的主要问题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3 北京地铁机场线东直门站穿越地铁13 号线折返段托换工程第36-47页
   ·工程概述第36-38页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状况第38页
   ·总体托换施工方案第38-40页
   ·微沉降调整顶升千斤顶布置方案第40-44页
     ·折返线结构受力检算第40-42页
     ·顶升千斤顶的布置第42-44页
   ·折返线位移调整控制施工方案第44-46页
     ·折返线结构支撑力系第44-45页
     ·千斤顶控制子站及总站布置第45页
     ·位移调整阶段划分第45-46页
   ·小结第46-47页
4 施工监测及变形沉降分析第47-58页
   ·监测点设置第47-51页
     ·折返线结构的变形影响分析第47页
     ·监测项目第47-48页
     ·监测范围及测点布置第48-51页
   ·监测的工作重点第51-52页
     ·重点监测的部位、项目第51页
     ·重点监测的时段第51-52页
   ·既有线沉降变形分析第52-57页
     ·既有线结构变形第52-53页
     ·结构变形缝的沉降变形第53-55页
     ·变形缝处轨道差异沉降第55-57页
   ·小结第57-58页
5 微沉降控制调整施工及分析第58-67页
   ·PLC 液压同步控制技术第58-59页
     ·系统特点第58-59页
     ·PLC 液压同步顶升控制系统的组成第59页
   ·既有线结构的微沉降控制调整分析第59-65页
     ·07 年8 月10 日沉降调整位移曲线第61-62页
     ·07 年9 月27 日沉降调整位移曲线第62-63页
     ·07 年9 月28 日沉降调整位移曲线第63页
     ·07 年10 月17 日沉降调整位移曲线第63-64页
     ·沉降调整监测结果分析第64-65页
   ·小结第65-6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结论第67-68页
   ·展望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大象山红层滑坡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结晶AlCl3改良苏打型盐渍土的渗透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