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中心村建设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1章 绪论第9-22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页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9-10页
     ·研究思路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研究重点与难点第10页
   ·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第10-11页
   ·文献综述第11-22页
     ·制度变迁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的述评第11-12页
     ·中心村建设文献综述第12-22页
第2章 制度变迁理论的相关理论及其逻辑结构第22-28页
   ·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第22-26页
     ·制度与制度安排第22-23页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第23页
     ·制度均衡与制度非均衡第23-24页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第24-25页
     ·制度变迁的方式第25-26页
   ·制度变迁的逻辑结构第26-28页
第3章 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中心村建设现状分析第28-48页
   ·潜在的外部利润是中心村制度变迁的源泉第28-29页
     ·产品和要素相对价格第28页
     ·科学技术的进步第28-29页
     ·人口数量与文化水平的变化第29页
   ·影响各行为体预期成本与收益分析的因素第29-33页
     ·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与思想观念第30-31页
     ·意识形态第31-32页
     ·组织与上级领导的偏好第32-33页
   ·中心村建设中的行为主体第33-41页
     ·中央政府第34页
     ·地方政府第34-36页
     ·民营企业第36-38页
     ·宗族势力第38-39页
     ·乡村精英第39-40页
     ·普通村民第40-41页
   ·影响中心村制度变迁的因素第41-43页
     ·各行为体的对比力量第41页
     ·路径依赖第41-42页
     ·搭便车的困境第42-43页
   ·我国中心村建设的总体现状第43-48页
     ·潜在的外部利润诱使自然村或行政村向中心村变迁第43-44页
     ·中心村制度变迁的决定因素异化为政府及政府官员的预期成本与收益第44-45页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建设中心村“冒进”,强制推行中心村建设第45-46页
     ·中心村建设忽略农民及其他行为体的成本与收益第46-48页
第4章 实证研究: 以郑坊乡兴源中心村为例第48-64页
   ·郑坊乡概况第48-49页
   ·兴源中心村现状第49-52页
   ·郑坊乡兴源中心村建设分析第52-58页
     ·郑坊乡存在潜在的外部利润第52-53页
     ·突发的6·7特大洪涝灾害改变了农民及政府官员的思想观念第53-54页
     ·政府官员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第54页
     ·中心村建设与灾后安置工作相结合降低了各行为体的成本第54-55页
     ·市场化运作降低了各行为体的成本第55-56页
     ·中心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相协调提高了村民们的收益第56页
     ·上级政府与领导对中心村的偏好提高了政府官员的收益第56-57页
     ·优惠政策与补助降代了基层政府与农民的成本第57-58页
   ·徐墩镇丰乐中心村概况及其与兴源中心村比较分析第58-61页
     ·丰乐中心村概况第58-60页
     ·兴源中心村与丰乐中心村比较分析第60-61页
   ·小结第61-64页
第5章 对中心村建设的几点建议第64-72页
   ·建立中心村建设的不可行性论证制度第64-65页
   ·建立健全中心村建设的评价标准第65-67页
     ·普通农民的收益大于成本第66页
     ·符合中心村的功能第66-67页
   ·平衡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力量,实现农民与政府平等的谈判地位第67-70页
     ·加强农民话语权的表达第68-69页
     ·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制度的作用第69页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第69-70页
   ·重点考虑农民的成本收益,政策与资源配置向中心村的农民倾斜第70-71页
   ·重视非正式制度的作用,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执政理念第71-72页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附录第80-97页
致谢第97-98页
发表论文情况第98-99页
简历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司法赔偿“私了”现象的社会与制度分析
下一篇:草根NGO与政府互动合作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