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资源型城市概述 | 第12-17页 |
·资源型城市的概念 | 第12页 |
·资源型城市的特点 | 第12-14页 |
·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计划经济影响较深 | 第12-13页 |
·城市形成的具有突发性 | 第13页 |
·空间结构具有松散性 | 第13页 |
·产业结构具有单一性和发展的惯性 | 第13页 |
·环境污染严重 | 第13页 |
·资源型城市年龄结构两头小中间大 | 第13-14页 |
·资源型城市建设速度较快、发展历史较短 | 第14页 |
·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唐山市 | 第14-15页 |
·从唐山市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困境 | 第15-17页 |
·产业结构单一、资源型产业衰落,综合竞争能力急剧下降 | 第15-16页 |
·现有资源浪费严重, 后备资源不足 | 第16页 |
·城市发展对国家投资过于依赖 | 第16页 |
·融资环境恶劣,缺乏资金支持 | 第16页 |
·生态环境严重恶化 | 第16-17页 |
·资源相关产业转型、转产中面临众多的危机 | 第17页 |
·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保障任务繁重 | 第17页 |
第二章 节能减排对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 第17-24页 |
·节能减排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 第17-18页 |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内涵与本质 | 第17-18页 |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基本动因 | 第18页 |
·节能减排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 | 第18-21页 |
·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 第19-20页 |
·节能减排——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突破口 | 第20-21页 |
·节能减排是资源型城市应对我国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的需要 | 第21-22页 |
·资源危机 | 第21-22页 |
·生态环境问题 | 第22页 |
·节能减排对资源型城市灾后重建的意义 | 第22-23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潜力巨大 | 第23-24页 |
·我国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的空间广阔 | 第23页 |
·唐山市节能减排的成就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我国节能减排立法历史沿革和存在的问题 | 第24-35页 |
·我国节能减排的立法现状 | 第24-25页 |
·我国节能减排立法的历史沿革 | 第25-28页 |
·节能管理体制制度 | 第26页 |
·节能标准与限额管理制度 | 第26页 |
·节能质量认证制度 | 第26页 |
·高耗能产品、设备淘汰制度 | 第26页 |
·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制度 | 第26页 |
·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 第26-27页 |
·国家推行和鼓励开发利用节能技术制度 | 第27页 |
·合理用能评价制度 | 第27页 |
·节能激励措施 | 第27页 |
·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 | 第27页 |
·节能法律责任制度 | 第27-28页 |
·我国节能减排立法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节能减排法律制度设计理念存在的不足 | 第28-29页 |
·节能减排立法上的不足 | 第29页 |
·节能减排执法上的不足 | 第29页 |
·节能减排政府管制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29-30页 |
·节能减排市场调节制度存在的不足 | 第30页 |
·节能减排社会调整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政府机构节能的问题 | 第30页 |
·企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 第30页 |
·公众参与节能制度的问题 | 第30-31页 |
·节能减排法律责任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法律责任与义务性规定脱节 | 第31页 |
·法律责任惩罚性弱 | 第31页 |
·没有完善的节能减排问责机制 | 第31-32页 |
·唐山市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和立法探索 | 第32-35页 |
·唐山市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 第32-33页 |
·节能减排意识薄弱,责任感不强 | 第32页 |
·资金投入不足,节能减排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 第32页 |
·产业结构偏重,节能减排对工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迫切 | 第32-33页 |
·激励约束措施不到位,节能减排目标责任的落实难度较大 | 第33页 |
·监管机制不够健全,节能减排的基础薄弱 | 第33页 |
·唐山市积极完善节能减排地方立法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的立法研究和借鉴 | 第35-40页 |
·德国节能减排的法律经验 | 第35-36页 |
·日本节能减排的法律经验 | 第36-37页 |
·英国节能减排的法律经验 | 第37-39页 |
·制定多个专项法律防治污染 | 第38页 |
·出台国家节能计划和《家庭节能法》 | 第38页 |
·实施《气候变化法案》 | 第38-39页 |
·其他国家节能减排的立法借鉴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我国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的法律制度构建 | 第40-52页 |
·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法律制度构建和创新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指导思想 | 第40页 |
·基本原则 | 第40-41页 |
·资源型城市节能减排法律制度构建 | 第41-52页 |
·进一步完善立法 | 第41-45页 |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的政府管制制度 | 第45-46页 |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标准体系 | 第46-47页 |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激励制度 | 第47-48页 |
·完善节能技术创新制度 | 第48-50页 |
·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公众参与制度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书目 | 第53-55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