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民族学论文--民族性、民族心理论文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3页
引言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5页
 1 基本概念的内涵第15-18页
   ·压力与心理压力第15-16页
   ·应对与应对方式第16-18页
 2 压力与应对的研究进展第18-33页
   ·压力的研究路线第18-19页
   ·压力与应对的测量研究第19-23页
   ·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形成第23-26页
   ·压力与应对研究的文化视角第26-33页
 3 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的研究现状第33-35页
第二章 问题提出及研究构想第35-43页
 1 问题提出第35-39页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35-37页
   ·研究目的第37-38页
   ·研究意义第38-39页
 2 研究构想第39-43页
   ·研究的总设想第39-40页
   ·研究思路第40-41页
   ·研究对象第41页
   ·研究方法第41页
   ·研究方案第41-43页
第三章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研究第43-93页
 1 少数民族心理压力结构的初步构建第43-48页
   ·目的第43页
   ·方法第43-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45页
   ·讨论第45-47页
   ·少数民族心理压力结构的初步构建第47-48页
 2 少数民族心理压力问卷的编制第48-60页
   ·前言第48页
   ·方法第48-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58页
   ·讨论第58-59页
   ·小结第59-60页
 3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特点研究第60-78页
   ·目的及假设第60页
   ·方法第60页
   ·结果第60-69页
   ·讨论第69-77页
   ·小结第77-78页
 4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的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适应压力研究第78-93页
   ·前言第78-79页
   ·方法第79-80页
   ·结果第80-86页
   ·讨论第86-92页
   ·小结第92-93页
第四章 西南少数民族压力应对方式研究第93-124页
 1 少数民族压力应对方式结构的初步构建第93-97页
   ·前言第93-94页
   ·方法第94-95页
   ·结果与分析第95-96页
   ·讨论第96-97页
 2 少数民族压力应对方式问卷的编制第97-107页
   ·目的及假设第97-98页
   ·方法第98-99页
   ·结果与分析第99-105页
   ·讨论第105-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3 西南少数民族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研究第107-124页
   ·目的及假设第107页
   ·方法第107页
   ·结果第107-115页
   ·讨论第115-123页
   ·小结第123-124页
第五章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第124-141页
 1 前言第124-126页
 2 方法第126-128页
   ·被试第126页
   ·工具第126-128页
   ·数据处理第128页
 3 结果第128-136页
   ·西南少数民族乐观、社会比较的特点第128-129页
   ·不同乐观、社会比较类型个体的压力水平及应对方式特点第129-130页
   ·乐观、社会比较、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第130-131页
   ·压力水平在乐观、社会比较与应对方式间的调节作用第131-133页
   ·乐观、社会比较、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关系的模型探索第133-136页
 4 讨论第136-140页
   ·不同乐观、社会比较类型西南少数民族的压力水平及应对方式特点第136-138页
   ·心理压力对西南少数民族压力应对方式的影响第138-139页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的多因素影响模型第139-140页
 5 小结第140-141页
第六章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方式的实地个案调查第141-170页
 1 前言第141-142页
 2 研究步骤及方法第142-143页
   ·研究步骤第142-143页
   ·研究方法第143页
 3 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第143-166页
   ·调查点及族情概况第143-146页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的重要特征第146-151页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51-160页
   ·西南少数民族压力应对方式形成的原因分析第160-166页
 4 实地调查小结第166-170页
   ·对实地调查研究的思考第166-168页
   ·对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特征的进一步发现第168页
   ·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形成的影响因素第168-169页
   ·西南少数民族压力应对方式的成因第169-170页
第七章 总的讨论与结论第170-183页
 1 总的讨论第170-182页
   ·本研究的方法学探讨第170-171页
   ·研究结果的综合探讨第171-175页
   ·本研究的价值及创新之处第175页
   ·本研究的不足及尚需深化的问题第175-176页
   ·对西南地区民族工作的启示及建议第176-182页
 2 总结论第182-183页
参考文献第183-196页
附录第196-206页
致谢第206-207页

论文共20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学会关心”取向的教学价值观研究
下一篇:纳米微粒固载抗体蛋白构建高灵敏电流型免疫传感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