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回顾与反思 | 第11-20页 |
(一)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历史演进的回顾 | 第11-13页 |
(二)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反思 | 第13-16页 |
1. 概念反思 | 第13-14页 |
2. 主要学说反思 | 第14-16页 |
(三) 目前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三元论说”的缺陷 | 第16-20页 |
1. 以一个独立的建筑物为区分所有权标的物的做法已经过时 | 第16-18页 |
2. 共有权划分和公示存在严重缺陷,共有权主体现实缺位 | 第18-19页 |
3. 成员权非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内容 | 第19-20页 |
二、住宅小区区分所有权制度详述 | 第20-39页 |
(一) 住宅小区区分所有权制度的概述 | 第20-23页 |
1. 概念释义 | 第20页 |
2. 现代小区分类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3. 基本观点 | 第22页 |
4. 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简单比较 | 第22-23页 |
(二) 有层次共有权论 | 第23-32页 |
1. 共有部分的范围 | 第23-24页 |
2. 有层次共有权的含义与法律性质 | 第24-27页 |
3. 有层次共有权范围分述 | 第27-32页 |
(三) 专有权论 | 第32-39页 |
1. 专有权概述 | 第32页 |
2. 专有部分构成要件 | 第32-35页 |
3. 专有部分范围 | 第35-38页 |
4. 专有权的内容 | 第38-39页 |
三、利用住宅小区区分所有权制度解决几个热点纠纷 | 第39-45页 |
(一) 电梯费分摊问题 | 第39-41页 |
1. 问题的由来 | 第39-40页 |
2. 电梯费和电梯的具体情况 | 第40页 |
3. 目前的几种解决办法 | 第40-41页 |
4. 住宅小区区分所有权制度的解决方式 | 第41页 |
(二) 楼顶平台权属纠纷问题 | 第41-42页 |
1. 典型案例 | 第41-42页 |
2. 用住宅小区区分所有权制度理论分析该案 | 第42页 |
(三) 住宅小区停车位(场)问题 | 第42-45页 |
1. 实践中,停车位权属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 第42-43页 |
2. 权利归属争议中的几种解决方式 | 第43页 |
3. 用住宅小区区分所有权制度理论解决该问题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