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页 |
·身份认证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4-25页 |
·密码学概述 | 第14页 |
·对称密码学 | 第14-15页 |
·公钥密码学 | 第15-16页 |
·身份密码学 | 第16-17页 |
·椭圆曲线 | 第17-20页 |
·椭圆曲线定义及算术 | 第17-19页 |
·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定义及算术 | 第19-20页 |
·高级加密标准AES | 第20-21页 |
·单向散列函数 | 第21-23页 |
·椭圆曲线集成加密方案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身份认证技术分析 | 第25-31页 |
·身份认证的概念 | 第25-26页 |
·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和分类 | 第26-27页 |
·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 | 第26页 |
·身份认证技术的分类 | 第26-27页 |
·几种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 | 第27-30页 |
·基于秘密知识的身份认证技术 | 第27-28页 |
·基于智能卡的身份认证技术 | 第28-29页 |
·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基于口令的远程身份认证及密钥协商方案 | 第31-43页 |
·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综述 | 第31页 |
·符号描述 | 第31-32页 |
·ROSI 认证方案 | 第32-33页 |
·JUANG 认证方案 | 第33页 |
·FAN-CHAN 认证方案 | 第33-35页 |
·LEE-KIM 认证方案 | 第35-36页 |
·注册阶段 | 第35页 |
·登录阶段 | 第35页 |
·认证阶段 | 第35页 |
·口令更改阶段 | 第35-36页 |
·LEE-KIM 认证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 第36-37页 |
·LEE-KIM 方案的改进——PUAKS 方案 | 第37-39页 |
·注册阶段 | 第38页 |
·登录阶段 | 第38-39页 |
·认证和密钥协商阶段 | 第39页 |
·口令更改阶段 | 第39页 |
·PUAKS 方案的安全性分析 | 第39-41页 |
·PUAKS 方案的效率分析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基于椭圆曲线数字签名链的身份认证方案 | 第43-58页 |
·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系统分析 | 第43-44页 |
·一次性口令的实现方式 | 第43-44页 |
·常用的一次性口令生成方式 | 第44页 |
·典型的一次性口令身份认证方案 | 第44-48页 |
·S/KEY 认证方案 | 第44-45页 |
·SAS 认证方案 | 第45-46页 |
·SAS-2 认证方案 | 第46-47页 |
·基于加密的一次性口令认证方案 | 第47-48页 |
·基于ECC 数字签名链的一次性口令认证与密钥协商方案EAKAS | 第48-57页 |
·广义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 | 第48-49页 |
·基于口令和ECC 的可认证密钥协商协议 | 第49-50页 |
·密钥进化算法 | 第50页 |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链 | 第50页 |
·基于椭圆曲线数字签名链的一次性口令与密钥协商方案EAKAS | 第50-55页 |
·EAKAS 的性能分析 | 第55页 |
·EAKAS 的安全性分析 | 第55-56页 |
·EAKAS 的效率分析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基于椭圆曲线数字签名链的身份认证方案的实现 | 第58-71页 |
·系统概述 | 第58页 |
·系统开发工具 | 第58-59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59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9-60页 |
·算法实现 | 第60-67页 |
·SHA-1 算法的实现 | 第60-61页 |
·AES 算法的实现 | 第61-62页 |
·基于口令和ECC 的可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的实现 | 第62-63页 |
·广义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的实现 | 第63-64页 |
·ECIES 算法的实现 | 第64-67页 |
·系统运行界面 | 第67-70页 |
·系统接口测试 | 第67-69页 |
·服务器端界面 | 第69页 |
·客户端界面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