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疑案处理原则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1.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 第8-9页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3.研究趋势 | 第9-10页 |
第一章 中国古代疑案处理原则的概况 | 第10-14页 |
·疑则从无法律原则 | 第10-11页 |
·疑则从轻法律原则 | 第11-13页 |
·疑则从议法律原则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中国古代疑案处理的司法实践 | 第14-21页 |
·中国古代疑狱处理的司法实践 | 第14-16页 |
·中国古代疑罪处理的司法实践 | 第16-21页 |
第三章 中国古代疑案处理原则的评析 | 第21-33页 |
·疑案处理原则适用范围的界定 | 第21-25页 |
·疑则从有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界定 | 第21页 |
·疑则从无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界定 | 第21-23页 |
·疑则从轻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界定 | 第23-25页 |
·疑则从议原则的适用范围界定 | 第25页 |
·疑则从轻原则为统治者之首推 | 第25-27页 |
·传统司法思维的影响 | 第25-26页 |
·儒法两家道德观念冲突与妥协的结果 | 第26-27页 |
·疑则从轻原则适用于疑狱具有特殊性 | 第27-29页 |
·疑则从轻原则一般不适用于疑狱 | 第27页 |
·疑则从轻原则适用于疑狱的原因 | 第27-28页 |
·适用疑则从轻原则的疑狱类型 | 第28-29页 |
·疑案处理原则与大量冤假错案并存 | 第29-32页 |
·疑案处理原则意含有罪推定 | 第30-31页 |
·疑罪的审理程序凸显司法集权 | 第31页 |
·定罪的标准偏低 | 第31-32页 |
·判例确立和维护疑案处理法律原则 | 第32-33页 |
第四章 中国古代疑案处理原则的启示 | 第33-40页 |
·中国疑案处理中的古代会审与现行和议制度 | 第33-35页 |
·中国古代疑则从轻与现行疑则从无原则 | 第35-36页 |
·中国古代疑难案件与现行疑难案件的规定 | 第36-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发表论文、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