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创作与思考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文献查阅法 | 第9页 |
·比较研究法 | 第9页 |
·实例分析法 | 第9-10页 |
2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兴起 | 第10-17页 |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传统意笔人物画转向现代的必然 | 第11-14页 |
·传统人物画的衰落 | 第11-12页 |
·外来文化的冲击 | 第12-14页 |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在中国兴起的社会背景 | 第14-17页 |
·社会革命需要绘画革命 | 第14-15页 |
·毛泽东艺术思想对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影响 | 第15-17页 |
3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历程 | 第17-34页 |
·第一代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家徐悲鸿及其重大影响 | 第17-20页 |
·徐悲鸿的写实主义绘画思想 | 第17-18页 |
·徐悲鸿绘画作品 | 第18-20页 |
·京派与浙派――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两大阵营 | 第20-32页 |
·京派 | 第20-26页 |
·浙派 | 第26-30页 |
·京派和浙派的简要比较 | 第30-32页 |
·多元化时期的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 | 第32-34页 |
4 关于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的思考 | 第34-47页 |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画种定位 | 第34-38页 |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独立发展 | 第34-35页 |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 第35-38页 |
·寻找恰切的笔墨语言 | 第38-43页 |
·笔墨的本质 | 第38-40页 |
·客观造型因素直接转化为笔墨语言的可能性 | 第40-43页 |
·现实主义水墨人物画中的写意、写实与真实 | 第43-47页 |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解误区 | 第43-45页 |
·追求高度真实的艺术 | 第45-47页 |
5 结语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绘画作品获奖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