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子空间回归和贝叶斯爬山的人脸识别与攻击算法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本文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人脸识别算法综述 | 第14-29页 |
·引言 | 第14-17页 |
·人脸识别方法概述 | 第17-18页 |
·基于外观的人脸识别 | 第18-23页 |
·主成份分析(PCA) | 第18-20页 |
·线性判别分析(LDA) | 第20-22页 |
·其它基于外观的方法 | 第22-23页 |
·基于模型的人脸识别 | 第23-28页 |
·弹性图匹配 | 第24-25页 |
·主动外观模型 | 第25-27页 |
·3D 形变模型 | 第27-28页 |
·其它人脸识别方法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线性回归的人脸识别 | 第29-48页 |
·多元线性回归 | 第29-31页 |
·直接线性回归方法 | 第31-33页 |
·基于DCT 和线性回归的方法 | 第33-36页 |
·二维离散余弦变换 | 第34-35页 |
·基于DCT 和线性回归的人脸识别 | 第35-36页 |
·非线性回归用于人脸识别 | 第36-39页 |
·非线性映射和核函数 | 第36-37页 |
·基于核函数的非线性回归 | 第37-39页 |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39-48页 |
·Yale 数据库 | 第39-43页 |
·AT&T 数据库 | 第43-44页 |
·Extended Yale B 数据库 | 第44-46页 |
·Georgia Tech 数据库 | 第46-47页 |
·实验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基于人脸识别系统的算法攻击 | 第48-64页 |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脆弱性 | 第48-51页 |
·内部错误 | 第49-50页 |
·对手攻击 | 第50页 |
·系统故障的危害 | 第50-51页 |
·预防攻击的策略 | 第51-52页 |
·针对用户接口的攻击 | 第51页 |
·模块间接口的攻击 | 第51页 |
·模块上的攻击 | 第51-52页 |
·针对模板数据库的攻击 | 第52页 |
·基于贝叶斯的爬山攻击算法 | 第52-53页 |
·针对人脸识别系统的爬山攻击 | 第53-64页 |
·使用的人脸识别系统 | 第54-55页 |
·实验数据库 | 第55-56页 |
·评价方案和系统性能 | 第56-58页 |
·实验过程与分析 | 第58-62页 |
·总结和攻击预防 | 第62-64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4-66页 |
·总结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