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论文研究的框架 | 第9-11页 |
第一章 环境诉讼基本理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环境诉讼概念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环境诉讼特点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环境诉讼分类 | 第15-17页 |
一、环境民事诉讼的分类 | 第15-16页 |
二、环境行政诉讼的分类 | 第16页 |
三、环境公益诉讼的分类 | 第16-17页 |
第四节 环境诉讼的法律定位 | 第17-18页 |
第五节 环境诉讼的作用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我国环境诉讼的缺欠 | 第21-28页 |
第一节 环境诉讼制度的立法不健全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环境诉讼主体资格受限制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环境诉讼时效有待延长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因果关系推定缺乏法律依据 | 第24-25页 |
第五节 我国欠缺独立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 第25-26页 |
第六节 我国缺乏支撑环境诉讼的社会氛围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发达国家环境诉讼制度 | 第28-45页 |
第一节 美国环境诉讼 | 第28-34页 |
一、美国环境侵害的私法救济制度 | 第28-30页 |
二、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30-32页 |
三、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日本环境诉讼 | 第34-39页 |
一、日本环境民事诉讼 | 第34-37页 |
二、日本环境行政诉讼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德国环境诉讼 | 第39-44页 |
一、德国早期的环境诉讼 | 第39-40页 |
二、德国90年代后的环境诉讼 | 第40-42页 |
三、德国团体诉讼 | 第42-43页 |
四、德国环境诉讼的保障程序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环境诉讼制度 | 第45-53页 |
第一节 借鉴发达国家环境诉讼制度经验 | 第45-47页 |
一、美国的启示: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 第45-46页 |
二、德国的启示:制定环境损害赔偿法 | 第46页 |
三、日本的启示:完善环境侵权救济方式和完善精神损害赔偿 | 第46-47页 |
第二节 构建我国环境诉讼制度坚持的价值原则 | 第47-49页 |
一、坚持环境自由的价值 | 第47-48页 |
二、实现环境正义的价值 | 第48页 |
三、维护环境秩序的价值 | 第48页 |
四、保障环境效率的价值 | 第48-49页 |
五、确保环境安全的价值 | 第49页 |
第三节 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环境诉讼 | 第49-52页 |
一、完善传统环境诉讼制度 | 第50页 |
二、确立环境诉讼制度的保障措施 | 第50-52页 |
三、完善环境诉讼程序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