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绪论 | 第7-20页 |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9页 |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 水污染防治概述 | 第20-28页 |
第一节 人类的水环境价值观 | 第20-21页 |
第二节 中国水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 第21-24页 |
一、水污染的现状 | 第21-23页 |
二、水污染的原因 | 第23-24页 |
第三节 中国水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 第24-27页 |
一、水污染的特点 | 第24-25页 |
二、水污染的危害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中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分析 | 第28-38页 |
第一节 中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概况 | 第28-31页 |
一、饮用水安全保护法律制度 | 第28-29页 |
二、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制度 | 第29页 |
三、总量控制制度 | 第29页 |
四、"区域限批"制度 | 第29-30页 |
五、排污制度 | 第30页 |
六、公众参与制度 | 第30页 |
七、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 第30页 |
八、自我监测制度 | 第30-31页 |
九、事故应急处置制度 | 第31页 |
十、环境监察制度 | 第31页 |
第二节 中国现行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不足 | 第31-37页 |
一、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不足 | 第32-33页 |
二、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的不足 | 第33页 |
三、排污收费制度的不足 | 第33-35页 |
四、公众参与制度的不足 | 第35页 |
五、生态补偿机制的不足 | 第35-36页 |
六、水污染应急机制的不足 | 第36页 |
七、环境监察制度的不足 | 第36页 |
八、刑事责任追究制度的不足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国外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8-43页 |
第一节 国外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概况 | 第38-41页 |
一、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第38页 |
二、排污许可制度 | 第38-39页 |
三、排污权交易制度 | 第39页 |
四、公众参与制度 | 第39-40页 |
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40页 |
六、紧急处置制度 | 第40-41页 |
七、公民诉讼制度 | 第41页 |
第二节 国外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完善中国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43-53页 |
第一节 完善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 | 第43-45页 |
一、改变现行的管理体制 | 第43-44页 |
二、合理安排机构和机制 | 第44页 |
三、完善流域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完善排污权交易法律制度 | 第45-48页 |
一、严格总量控制制度 | 第45-47页 |
二、合理确定排污交易主体 | 第47页 |
三、建立合理的排污权交易平台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完善排污收费法律制度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 | 第49-50页 |
第五节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 第50页 |
第六节 完善事故处理应急机制 | 第50-51页 |
第七节 完善环境监察法律制度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