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7-16页 |
·插图效应基本理论 | 第7-9页 |
·双重编码理论(Dual Coding Theory) | 第7-8页 |
·双通道模型理论(Dual Processing Theory) | 第8-9页 |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 | 第9页 |
·插图效应的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关于彩色插图与黑白插图的研究 | 第9-10页 |
·关于插图位置的研究 | 第10-11页 |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 第11-16页 |
·课文阅读过程的发展研究 | 第11-13页 |
·图文阅读的眼动研究 | 第13-16页 |
第2章 大学生阅读不同呈现方式插图的眼动实验研究 | 第16-27页 |
·实验目的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被试 | 第16页 |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实验设计 | 第16页 |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试验程序 | 第17-18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18-22页 |
·阅读理解指标的差异 | 第18-19页 |
·眼动指标的差异 | 第19-22页 |
·讨论 | 第22-26页 |
·不同呈现方式组的阅读指标的差异 | 第22-23页 |
·不同呈现方式组的眼动模式的差异 | 第23-24页 |
·不同难度材料的阅读指标和眼动模式的差异 | 第24-25页 |
·配图课文的阅读过程模式 | 第25-26页 |
·结论 | 第26-27页 |
第3章 大学生阅读不同呈现位置插图的眼动实验研究 | 第27-34页 |
·实验目的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被试 | 第27页 |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实验设计 | 第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实验程序 | 第28页 |
·结果及分析 | 第28-32页 |
·阅读理解指标的差异 | 第28-29页 |
·眼动指标的差异 | 第29-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不同呈现位置组的阅读指标的差异 | 第32页 |
·不同呈现位置组的眼动模式的差异 | 第32-33页 |
·不同难度材料的阅读指标和眼动模式的差异 | 第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第4章 综合讨论 | 第34-36页 |
·图文呈现方式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 第34-35页 |
·图文结合与图文分离的比较 | 第34页 |
·彩图与黑白图的比较 | 第34-35页 |
·插图呈现位置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 第35-36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 | 第36-38页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36页 |
·本研究对插图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启示 | 第36-37页 |
·对插图设计的启示 | 第36页 |
·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 第36-37页 |
·本研究的发展前景展望 | 第37-38页 |
注释 | 第38-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摘要 | 第48-51页 |
ABSTRACT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