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学改革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8-9页 |
二、研究目的与价值 | 第9-10页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0-11页 |
四、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北宋太学改革的历史动因 | 第12-17页 |
一、北宋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 第12-13页 |
二、北宋经济的高度发展 | 第13页 |
三、北宋科学技术的显赫成就 | 第13-15页 |
四、北宋文化的丰厚积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北宋太学改革的目的 | 第17-21页 |
一、缓解科举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 第17-20页 |
二、培养经世致用的治术人才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北宋太学改革的举措 | 第21-35页 |
一、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 第21-25页 |
(一) 重视“天下国家之用”以敦实学 | 第21-22页 |
(二) 强调“图之讲堂”以重直观 | 第22-25页 |
二、改革教师的聘任制度 | 第25-29页 |
(一) 各司其职,德艺兼修 | 第25-28页 |
(二) 严于择师,重视考选 | 第28-29页 |
三、改革学生管理制度 | 第29-35页 |
(一) “庶人之俊异者”亦可入学 | 第29-31页 |
(二) 严格听讲时限 | 第31-32页 |
(三) 完善学规学则 | 第32页 |
(四) 提高生员待遇 | 第32-33页 |
(五) 实行“三舍法”的升级淘汰制度 | 第33-35页 |
第四章 北宋太学改革的经验、启示 | 第35-38页 |
一、适应社会需要,参与社会变革 | 第35页 |
二、选拔名师任教,确保教学质量 | 第35-36页 |
三、放宽招生限制,体现教育公平 | 第36页 |
四、严格考试制度,保证人才质量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