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绞胎陶瓷器艺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中国绞胎陶瓷艺术的历史沿革 | 第17-28页 |
·唐——绞胎艺术的产生 | 第17-19页 |
·宋——绞胎艺术的发展 | 第19-22页 |
·辽、金—绞胎艺术的延续 | 第22-23页 |
·元——绞胎艺术的衰退 | 第23-24页 |
·明——绞胎艺术的低谷 | 第24-25页 |
·清——绞胎艺术的昙花一现 | 第25页 |
·当代——绞胎艺术的复兴 | 第25-28页 |
第三章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绞胎陶瓷艺术 | 第28-40页 |
·多元文化交融对绞胎工艺的影响 | 第28-34页 |
·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影响 | 第28-30页 |
·儒、释、道文化的交融并蓄 | 第30-34页 |
·其它艺术对传统绞胎陶瓷器的影响 | 第34-40页 |
·犀毗漆器工艺借鉴 | 第34-35页 |
·唐三彩与绞胎装饰 | 第35-36页 |
·瘿器的影响 | 第36-37页 |
·织锦图案与绞胎装饰 | 第37-40页 |
第四章 中国传统绞胎陶瓷器的审美艺术特征 | 第40-69页 |
·传统绞胎陶瓷器的工艺美 | 第40-43页 |
·半绞胎贴片成型工艺 | 第41页 |
·全绞胎模印贴塑成型工艺 | 第41-42页 |
·全绞胎拉坯成型工艺 | 第42-43页 |
·传统绞胎陶瓷器的造型美 | 第43-49页 |
·绞胎日用器 | 第43-48页 |
·绞胎随葬明器 | 第48页 |
·绞胎宗教用器 | 第48-49页 |
·传统绞胎陶瓷器的装饰美 | 第49-66页 |
·绞胎器的材质美 | 第55-56页 |
·绞胎器的肌理美 | 第56-59页 |
·绞胎器的和谐美 | 第59-63页 |
·绞胎器的意境美 | 第63-66页 |
·传统绞胎器的文化与审美情趣 | 第66-69页 |
·绞胎与“绞釉”器中的审美情趣 | 第66-67页 |
·绞胎器的文化精神 | 第67-69页 |
第五章 当代中国绞胎陶瓷艺术的新生 | 第69-102页 |
·当代绞胎工艺技法的创新 | 第69-75页 |
·条板绞胎成型工艺 | 第70-71页 |
·手工绞泥盘筑成型工艺 | 第71-73页 |
·绞泥注浆成型工艺 | 第73-74页 |
·绞泥拉坯成型工艺 | 第74页 |
·柴盐混烧工艺 | 第74-75页 |
·当代绞胎装饰纹理的拓展 | 第75-79页 |
·花卉纹绞胎装饰 | 第75-76页 |
·流云纹绞胎装饰 | 第76-77页 |
·波浪纹绞胎装饰 | 第77页 |
·条带纹绞胎装饰 | 第77-78页 |
·仿绞胎纹装饰 | 第78-79页 |
·当代绞胎陶瓷产品的创新 | 第79-82页 |
·当代绞胎陶瓷首饰品 | 第79-80页 |
·当代绞胎装饰品、文具 | 第80-82页 |
·当代绞胎陶艺的审美与文化 | 第82-102页 |
·当代绞胎陶艺的审美与人文情怀 | 第82-88页 |
·国内外现代绞胎陶艺作品赏析 | 第88-102页 |
结语 | 第102-104页 |
附表 1: 国内外绞胎器物分布表(部分) | 第104-105页 |
附图 1:唐代绞胎器物图录 | 第105-109页 |
附图 2:宋代绞胎器物图录 | 第109-111页 |
附图 3:唐宋绞胎器标本图录 | 第111-112页 |
附图 4:五代、辽、金、元、明时期绞胎器图录 | 第112-113页 |
附图 5:黄凡现代陶艺绞胎作品图录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7页 |
图版目录 | 第117-123页 |
附录 | 第12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